中科大家长论坛

 找回密码
 加入论坛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2024年会
查看: 7913|回复: 9

[新闻] 顶流安徽

[复制链接]
日月同辉 发表于 2021-9-9 10:54: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日月同辉 于 2021-9-9 10:56 编辑

2021-09-08 21:11来源: 决策杂志融媒体工作室http://ah.anhuinews.com/szxw/202109/t20210908_5518939.html
  安徽,正在成为“顶流”。

  一位上海来安徽挂职的干部说:“安徽的形象不一样了,安徽的干部越来越自信了。”

  一位江苏的专家说:“安徽现在抓了一手好牌,未来很有可能会打出‘王炸’。”

  一位浙江的媒体人说:“安徽的显示度越来越亮了,辨识度越来越高了,涌现出很多带有安徽标记和符号的新形象。”

  一位知名企业的董事局主席说:“错过浦东、错过深圳,现在决不能错过安徽。”

  一向在外地人印象中略显低调的安徽,突然好评如潮,怒刷存在感。

  存在感强,意味着安徽声音越来越大,有鲜活的吸引力,这也释放出一个极为强烈的信号:安徽发展的气势起来了!



  图为安徽创新馆夜景

  厅长的PPT

  说到安徽当下的气势,先从一场会议说起。

  前不久,安徽省政府召开第五次全体会议暨加强十大新兴产业“双招双引”高质量推进“三地一区”建设会议。

  这本是一场谈观点、谋对策、提建议、作部署的工作会议,但参会者发现,会议的形式和结构都发生了变化。

  厅长汇报工作,直接采用PPT演示,在有限的时间内,通过大量的图表和数据,将丰富的专业内容通俗易懂、生动有效地呈现在所有参会者面前,专业水平和专业化能力得以充分展现。

  这在过去是没有的。

  值得注意的是,会议以视频方式召开,16地市市长在分会场同步参加。主会场和各市分会场,均邀请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人工智能等十大新兴产业的部分龙头企业、商协会、金融机构和专家学者参加,大家坐在一起激荡思维。

  这同样也很少见。



  8月23日,安徽省政府召开第五次全体会议暨加强十大新兴产业“双招双引”、高质量推进“三地一区”建设会议。

  两个很少见,带给与会人员一种全新的体验,用一句与会者的话说:“这种会,开起来很过瘾,开完后很享受。”

  为什么过瘾、享受?

  因为做事专业。汇报工作不再是泛泛谈一些概念和要求,而是多了“几把刷子”,突出专业思维、专业素养、专业方法,从落实的角度讲清楚“怎么干”“谁来干”;开会不是“闭门造车”,而是广邀大咖,善于“借脑”,广纳群言。

  安徽深知,谋划产业发展好比做一锅饭,要把这饭做熟做香,既需要众人拾柴,也需要讲究火候,更不能心急揭锅,要做到“紧烧火,慢揭锅”。

  安徽的“火候”有何讲究?

  先是对十大新兴产业摸排分析,“吃干榨净”政策,后又召开10次专题会议逐个研究审定行动方案。每次省政府专题会,平均用时超过4小时,政府、专家、企业、商协会齐坐一堂,开展头脑风暴,共同研讨十大新兴产业发展和“双招双引”方案。其中,已有100多位专家走进了安徽省政府的会议室。

  这样就扎准了穴位,更加精准地理清了每个产业的产业链构成、未来发展方向和安徽的发力重点、实现路径,打通了发展新兴产业从“是什么”到“干什么、怎么干”的实践逻辑,为推动“多链协同”,塑造一个自带流量的产业IP大省,绘出了清晰的路线图、施工图。



  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是安徽省“十四五”重点发展的十大新兴产业之一

  这就叫专业化:想到点子上,符合逻辑,符合规律,手法、步法和打法更精准、更有力、更高效,不再是“通过什么举措,实现怎样的目标”,而是“达到什么样的目标,需要做什么”,彻底摒弃传统的路径依赖。

  同时,安徽已经成立由省领导挂帅的十大新兴产业“双招双引”工作专班,带头学习前沿知识,钻研产业发展规律,省市县协同,省领导领着干,各地各有关部门挂图作战、“按图索骥”,梯次展开、统筹推进,共同打出“双招双引”的攻势。

  “安徽发展新兴产业的氛围起来了!”多位亲临安徽考察的企业家说。

  平日里提起这些做法,人们脑海里首先想起的肯定是经济发达地区,没想到现在在安徽也能见到。以至于有人说,“安徽开始像一个经济大省了,有了发达地区想问题、做事情的影子。”

  这并非场面话。一个地方环境好不好,企业家最具发言权。

  早餐会越吃越有味

  “真是太有排面了!”

  上个月,芜湖举办的一场“畅聊早餐会”,引发广大网友惊呼。

  原来是知名主播“芜湖大司马”受邀与芜湖市委书记、市长共进早餐,并商讨芜湖的未来发展以及网络文化宣传。

  早餐会结束后,“芜湖大司马”和领导们合影,更是直接“C位”出道,冲上了热搜,网上阅读量破千万。

  这一次,芜湖极其认真,立志把企业家当“宝”,渴望重塑昔日创新创业的荣光。



  自今年3月底以来,芜湖已强势连续开展20场“畅聊早餐会”,芜湖市委书记、市长与近百名企业家和社会各界人士面对面,吃的是芜湖特色,谈的是发展干货,聚的是创新动能,强的是发展信心。

  在芜湖的带动下,铜陵、滁州、阜阳等安徽其他地市很快也“吃”上了企业家早餐会,并且越“吃”越有“味”,收获外界一片好评。

  “早餐会”之所以备受好评,关键在于市委书记、市长亲自出席,亲自倾听,亲自推动。这与安徽全省上下正在推广的顶格战法,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什么是顶格战法?就是由最终拍板的人第一步就开始直接负责,顶格倾听、顶格协调、顶格推进。

  会见企业家,态度很重要。如果企业家来了,按照“官职”安排会见,这无疑是一种官本位思想。

  而顶格倾听,是与企业家做朋友,直面企业家的诉求。学会倾听,读懂企业家,就是尊重市场、尊重企业家。

  根据公开报道梳理发现,在会见的企业家里,安徽省领导并没有严格遵循对等原则,既有中国邮政集团公司董事长刘爱力,华润集团董事长王祥明等央企负责人,也有联想集团董事长杨元庆,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王传福,蔚来汽车创始人李斌、万科集团董事会主席郁亮等名企“大佬”,还留下一些成长型企业的副总裁、副总经理的身影。

  “只要愿意投资安徽,愿意成为安徽发展的‘合伙人’,安徽从上到下的‘一把手’们都不难见。”一位多次来安徽考察的企业家说。

  见完企业家,企业有投资愿望,政府立即协调对接,流程再造,越快越好。

  这些年,尽管营商环境有了很大改善,但政府科层还是太多,有企业家反映,政府机关真的是“庭院深深深几许”,一个问题按照传统的行政层级走一遍,恐怕要等到“猴年马月”。

  而顶格协调,正是向这种低效的推进模式“开刀”,对流程实施扁平化改造,不再层层报批,直接报给负责同志,大大提升决策水平和效率。

  也就是说,如果一件事厅局长层面能够解决,厅局长从一开始就要“顶格”;如果一件事副省长层面才能够解决,从一开始就要由副省长层面“顶格”。

  最后一步,企业要落地,需要很多部门的配合,推进过程中难免会出现推诿扯皮的现象。

  而顶格推进,就是狠抓落实,协同作战,构建统一指挥、分工协作、权责对等、协同高效的落实机制,打通产业、行业、区县市、部门之间的分隔,直接提高政府部门的执行力。

  一步快、步步快,效果的确很明显。今年上半年,仅安徽省政府班子成员就会见联系客商270批次、2565人,对接已开工签约项目228个,投资额达1700亿元,目前顶格意识正拓展到省政府工作的各部门和领域。只要觉得有需要,随时可以给省政府领导“布置任务”。市政府出题,省政府要答题;县政府出题,市政府也要答题。

  顶格战法还有一层深意,就是在与企业家的面对面互动中,安徽的“一把手”们能更快发现营商环境的痛点、堵点。

  因此,顶格战法表面上是一种“双招双引”的方式方法,本质上却是一场营商环境的改革,努力让企业家感到舒服舒心,呼唤更多安徽“合伙人”。

  企业家舒服舒心了,就会在企业家群体中形成“口碑效应”,这是“千金难买”的区域形象营销。

  一个地方,若企业家在此如鱼得水,如果企业家能够人才辈出,那么这个地方一定会成为财富的洼地、创新的高地、创业的福地。成全了企业家,就是成全了安徽经济高质量发展。

  无论是厅长的PPT,还是企业家早餐会,都散发着经济发达地区的味道。安徽之所以能有今天这样带流量的IP标签,更多的是源于合肥、长三角一体化以及区域格局上的争先进位。

  安徽最佳形象“代言人”-----合肥

  安徽能达到今天的“顶流”,合肥起到了关键作用,不仅仅是因为安徽的省会。

  当然,外界都知道安徽,尤其是合肥的创新很厉害,类似“告诉你安徽创新有多牛!”的文章铺天盖地,也一度刷屏,创新之于安徽的重要性早已是共识,这是安徽的“遗传基因”和“金字招牌”,大家耳熟能详。

  这里重点说合肥,因为合肥是安徽形象跃升的最佳“代言人”。



  合肥,本是一座并不起眼的省会城市,却仅用20年时间,赶超了44座大城市,成为中国城市经济格局中的最大“搅局者”。

  如果说中国哪座城市最能代表一座城的逆袭,合肥当之无愧!

  梳理发现,合肥从2000年之前的排名全国90位左右,到2020年位居全国第20位,整整前进了70位!包括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省会城市在内的全国所有城市中,“黑马合肥”是提升最大、最快的,没有之一!



  合肥的冲劲,让所有人都刮目相看,好似有一种排山倒海的气势。

  今年6月,河北省委的政策研究人员发表了一篇万字长文,感慨两个出身相似的省会城市,现在差距却如此之大。

  2005年,石家庄、合肥分别排在全国城市经济总量的第20位、第75位,当年合肥的GDP尚不及石家庄的1/2。而在2020年的排名榜上,合肥蹿升到了第20位,石家庄则退至第38位;石家庄市地区生产总值为5935.1亿元,比合肥的10045.72亿元相差了4110.62亿元。

  20年匆匆一瞬间,两地经济实力大反转,成为合肥跃升的生动写照。

  合肥一时风头无两,被外界认为是“最励志、逆袭最成功的城市”。

  一时间,江湖上到处流传着合肥的各种传说:“最牛风险投资机构”“合肥,一座‘伪装成城市的投行’” 等一系列解读“合肥模式”的文章,如潮水般涌来。

  由此带来的是合肥产业形象之变,让外界为之一惊,也让外界更多的人通过“新型显示产业之都”“新能源汽车之都”“中国IC之都”记住了合肥,进而明显提升了合肥、安徽的人文形象、区域形象。

  城市营销也好,无心插柳也罢,这些能完全代表“合肥模式”吗?

  显然不能!“合肥模式”的本质,在于搞活了关键的人,进而搞活了一座城。

  这么多年来,合肥的干部队伍在干中学,在学中干,磨出了一身真本领,练就了一身真功夫,贴上了“能干事、会干事、干成事”的标签。

  一位多次参与合肥发展规划研究的南京大学区域经济专家发现,“合肥干部越来越专业,越来越自信,完全可以与经济发达地市的干部等高对话。”

  给人印象最深的,就是合肥的资本平台招商。合肥干部到外地去招商,与企业家“谈笑风生”,尽职调查、四线并进、产业布局等娓娓道来,专业又不失幽默,经常能一语破的点到企业家的兴奋点。

  合肥还有一个可贵之处,不仅在资本招商上很专业,在提升城市治理能力上也是坚守创新,“一张蓝图绘到底”。

  以合肥的城市生命线工程来说,2016年与清华大学合肥公共安全研究院在全国率先开干的时候,并不被人看好,甚至引来了非议。但合肥不为所动,一锤接着一锤敲,最终构建起“智慧安全城市”新业态,得到了应急管理部高度肯定,并总结为“清华方案·合肥模式”。

  目前,安徽16地市已与清华大学合肥公共安全研究院集中签约,并在全国300多个地级市推广,迈出了“省会示范、辐射各市、服务全国”的关键一步。

  这就是合肥干部的专业、眼界和韧劲,也正是一个地方最为稀缺珍贵的资源。但如何将合肥干部的能力标签贴到全省的干部队伍身上?安徽一直在思考,也一直在谋划。

  眼下,安徽行动起来了,正在进一步放大“合肥模式”,搞活关键的人。就在6月24日,“万家企业资本市场业务培训专项行动”正式启动。

  安徽省委书记李锦斌作出批示,省长王清宪讲授第一课,7位在合肥的副省长悉数出席,重视程度可见之高。



  培训展开之迅速超乎想象。短短两个月,就开展各类培训97场,累计培训企业近5600余家、培训人员超9200人次,懂资本、用资本正在成为安徽干部的标配。

  干部提升了资本能力,与企业家有了共同语言,才能在同一个频道上展开对话,这也是尊重企业家的具体表现。

  8月19日,安徽发布《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服务“三地一区”建设行动方案》,提出要大力开展创投风投“双招双引”,学懂资本市场,建好资本市场,用好资本市场。

  资本力量搅动下的安徽,发出了轰轰烈烈的声响。一时间,“市场的逻辑、资本的力量”,成为干部干事、企业家创业的必备词汇和见面“问候语”。

  爆棚背后的“大势”

  如果要寻找安徽变化的深层原因,合肥固然不可缺,但第一个不可忽视的是长三角一体化。

  合肥的变化也得益于长三角,从这个角度来说,是长三角一体化给安徽带来了最大的流量。



  自2020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合肥主持召开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以来,放眼全国,没有任何一个省,能比当下的安徽,更有关注度和吸引力;也没有任何一座省会,能比如今的合肥,更具话题感和存在感。

  最明显的是,这一年来,以长三角冠名的各种论坛、会议接二连三,成立的产业联盟层出不穷,处处可见安徽的身影。30多年来,安徽与沪苏浙之间的联系,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密切;沪苏浙也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敞开胸怀,接纳安徽。

  借力长三角一体化,安徽进入到一个“顶流”省份的状态。

  这种爆棚的流量,一方面得益于安徽和合肥自身的努力;另一方面正是得益于安徽迎来了发展最大的“势”: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推动把安徽纳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亲自擘画“三地一区”建设的战略定位。

  从安徽东向实践来看,纳入长三角一体化,就是安徽身份和标签的改变,颠覆的是外界对安徽的固有印象和认知。

  这就好比世界互联网大会期间举办的那桌大佬饭局,大家关注的重心从来不是吃了什么“饭”,而是哪些人参加了饭局。

  拿合肥来说,2016年,合肥被《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明确为长三角城市群副中心城市,比肩杭州、南京。这在之前,是想都不敢想的。

  只要安徽能挤进长三角,想不发展都难。

  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强劲活跃增长极,长三角是全国最具经济活力、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也是全球高能级要素集聚地和资源配置中心。

  通俗点讲,安徽加入长三角就是与经济最强、最发达的省份站在一起,这个身份标签意味着什么,不言自明。

  加入了长三角“朋友圈”,安徽就能直接参与产业分工,对接大虹桥枢纽,联动上海自贸区,借梯登高,借船出海,嵌入全球产业链,有一种“大秤分金银”的感觉。

  拿最直接的“钱”来说,安徽与沪苏浙已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近年来,沪苏浙给安徽投入了数以万亿计的资金。仅2020年,沪苏浙在皖投资在建亿元以上项目3493个,实际到位资金7490.5亿元,占引进省外资金的一半,是沪苏浙产业溢出的天然承接地。2021年上半年,沪苏浙来皖投资实际到位资金增长32.5%。

  一位专家比喻说,“安徽加入长三角,好比一个成绩一般的学生,加入了一个最牛班级,周围都是成绩很好的学生,不仅会带着他学,也会逼着他学。”

  的确,在长三角,安徽是个子最小的一个,但是个子小,恰恰是长大的空间。

  实际上,安徽也一直在自我加压,强烈渴望顺势而为、乘势而上。

  过去一年来,无论是安徽官方对标对表沪苏浙,推动干部双向挂职交流,选派干部跟班学习,还是民间的交流互动等往来,人们心里念着长三角、口中讲着长三角、手上抓着长三角,忙得不亦乐乎。

  对安徽来说,长三角一体化的平台真的很大,能做的事情实在太多。

  比如说,安徽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和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两大国家战略的叠加地区,放眼9省,具有唯一性,这也意味着安徽全域成为链接长三角和中部地区的要素对接平台,可以做出发展的大文章。

  有了这个“舞台”,就可以“登台唱戏”了。

  这对安徽特别是皖北地区格外重要。身处长三角区域内,皖北必须有长三角的自觉归属意识,要突破“皖北思维”,不能一味地强调自己是皖北地区,而且成为一种固化的意识。

  毕竟舞台再大,若不上台演讲,永远是个观众;平台再好,你不参与,永远赚不到钱;做人这样,城市发展也一样!

  想要与强者共舞,必须让自己也成为强者。这是发展的铁律,更是不变的真理。如今的安徽,正在成为强者。

  跻身全国第一方阵

  实力决定地位,也直接决定了外界对一座城、一个省的第一印象和态度。安徽能成为“顶流”,最根本是来源于安徽的实力变化。

  盘点过去一段时间里区域经济的格局演变,安徽堪称“现象级”。

  第一次引人注目当属2019年,安徽因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增加了4004亿元的地区生产总值,是上调增数最多的省份,成为耀眼的“黑马”,刷屏一时,圈粉无数。



  安徽也确实猛。

  2021年上半年,安徽经济总量突破2万亿,力压上海,冲进前十强,2021年有望突破4万亿,挺进全国第一方阵。

  这是具有历史性意义的里程碑时刻。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安徽每次在讲完经济社会发展成绩时,都会有一个转折性表述:“但我省经济总量居中、人均水平靠后的欠发达省情没有根本改变,发展仍是解决我省所有问题的关键。”这成为始终萦绕在安徽人耳边的一句话,也让在外拼搏的安徽人为家乡发展而焦虑。

  然而在总结“十三五”、部署“十四五”时期的工作时,已经悄然变为“在全国位次大幅跃升”。

  这一不显眼的文字表述变化表明,安徽已不再是过去人们印象中的那个农业大省、“农民工”输出大省形象,正转身为区域经济大省和新兴工业大省,改变了外界一段时间以来对安徽的轻视和固有认知。

  在前不久召开的安徽省委十届十三次全会上,实现“全年经济总量跻身全国第一方阵”,明确为下半年工作的重要目标。

  一旦跻身全国第一方阵,意味着安徽将与广东、江苏、浙江、福建等经济大省,“同坐一桌喝咖啡”,这是强者身份和地位的象征。

  而在人均GDP上,安徽也到了“抬头过日子”的时候。

  15年前的2006年,安徽人均GDP刚迈过万元关口,为10052元;5年前的2016年,安徽人均GDP达到3.9万元;2020年,安徽人均GDP达到6.1万元。

  1万元到6万元的飞跃,让安徽人均GDP排名直接从2006年的全国第28位,升至2020年全国第13位,从全国中下游成功跻身中上游,是人均GDP榜单上的最大“进位者”。

  全国第13位,是什么样的概念?放在全国来看,安徽人均GDP高于河南、四川、湖南等经济大省,安徽值得外界为她竖起大拇指。

  两张枯燥的数据,外界读出了惊叹:安徽真是闷声发大财、深藏功与名!变得你我都不认识了;安徽人读出了激动和信心:拥有了“大声说话”的底气。

  但这还远未达到安徽人心里预想的目标。安徽的雄心不仅是要做长三角的“上进生”,更要争做“优等生”。

  这就好比只定“100”的目标,努力一下就能实现;但把目标调高到“150”,需要下更大的气力才能达到;如果全力拼搏,达到了“120”,结果就会比“100”高出很多,因此争做“优等生”是个跳一跳就可能实现的好目标。正所谓“有的时候,不逼一下自己,永远不知道自己有多优秀”。

  事业成败,关键在人,关键在干部。当下的安徽,从省里到各个市县,都在选派干部赴沪苏浙学习取经,通过体悟实训创新手法、步法、打法和战法,营造起读懂企业家、成全企业家的氛围。市场逻辑、资本力量、平台思维的浸润,让各地干部队伍凝聚起奋勇争先的一股劲,这种干事创业的精气神尤为可贵。

  “顶流”时刻谁都有,安徽不会拿一时当永久。只要有了这样一群人,创新名片、合肥崛起、长三角一体化和区域格局上的变化等代表安徽流量的IP标签,只会越来越“顶流”。

  颇让人期待的是,走进沪苏浙体悟实训的一群人犹如一根火柴,长三角一体化犹如一条引火线,当火柴点燃引火线,就会瞬间燃起飞溅的火焰,点燃安徽人心中那一团渴望崛起的烈焰,最终响起的是惊天一声雷——“安徽震撼”。

  我们完全有理由坚信:今天的安徽,不能错过!未来的安徽,值得期待!

评分

6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云开月明 发表于 2021-9-10 14:23:19 | 显示全部楼层
合肥合并了巢湖之后,就一路狂飙!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开口便笑 发表于 2021-9-11 00:05:24 | 显示全部楼层
你的帖子已被中科大微信公众平台采用,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月光光 发表于 2021-9-11 11:17:43 | 显示全部楼层
去年武汉疫情一结束,我就在朋友圈里感觉到了,还叫科大的老师要投资当地房地产哈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月玲珑 发表于 2021-9-11 20:49:04 | 显示全部楼层
月光光 发表于 2021-9-11 11:17
去年武汉疫情一结束,我就在朋友圈里感觉到了,还叫科大的老师要投资当地房地产哈哈!

感觉房价似乎也一路飙升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月光光 发表于 2021-9-11 20:59:05 | 显示全部楼层
新月玲珑 发表于 2021-9-11 20:49
感觉房价似乎也一路飙升了

可惜我没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佛宝16 发表于 2021-9-12 00:08:33 | 显示全部楼层
愿安徽越来越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大路 发表于 2021-9-12 08:00:18 | 显示全部楼层
挺一个,愿安徽发展越来越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工+川+阿芮 发表于 2021-9-13 09:22:32 | 显示全部楼层
希望安徽越来越好;希望合肥越来越好;希望科大越来越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前进科大 发表于 2021-9-13 11:21:34 | 显示全部楼层
文章很鼓舞人,但还不够,安徽要做的事情还很多,进步永远在路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论坛

本版积分规则

渝ICP备19009968号|公安备案号50010502000023|手机版|中科大家长网

GMT+8, 2024-11-23 23:15 , Processed in 0.195615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