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大家长论坛

 找回密码
 加入论坛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073|回复: 7

[转帖] 解读张亚勤

[复制链接]
902896 发表于 2010-8-17 09:14: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902896 于 2015-4-25 01:36 编辑

他这样建立微软天才方程式
    12岁,他成为中国年纪最小的少年大学生   23岁,他递交了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历史上惟一的满分博士论文   31岁,他获得电气和电子学研究领域全世界最高学术荣誉   现在,他是微软亚洲研究院院长、首席科学家   天赋造就了成长 12岁独自踏上求学之路   1978年9月,12岁的张亚勤背着小包站在太原火车站与母亲告别。开往合肥的火车载着他难以掩饰的兴奋和梦想。在应该上小学的年纪,他上了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进进出出科大校园时,没有人分得清张亚勤是大学生还是旁边附小的小学生。   张亚勤的天赋一直很耀眼。11岁上高中时,他已经跳过好几级。“那个时候我在家里看妹妹,看了一年。她睡觉的时候我就借了不少乱七八糟的书看,看着看着就都看明白了,一下子看进了高中。”张亚勤直接参加了初中升高中考试,还考了最高分。   在科大少年班,他有被淹没的感觉,“去了后才发现别人都比我强。宿舍里一问别人的分数,上床比我高,对面床也比我高。前一个学期的考试成绩都在后边。”   从第二个学期开始,他的成绩又开始直线上升,排到了前头。到最后一个学期,考研究生时,他已是全校第一名。   那是张亚勤别样的金色童年。
孩童般度过大学生活
  在科大,他和其他少年班学生一样,有最好的老师,吃最好的食堂,还有人帮着洗衣服。思想、工作、生活、起居,都被关照得细微周全。   而心灵的丰富与滋养更值得怀念:“眼界完全开阔了,在自由的校风中感觉很舒展。著名的科学家都去演讲,美学音乐什么都听,对交响乐都入迷了。”   小学的年龄上着大学的课程,成天跟比他大十几岁的同学在一起,张亚勤并没有像想象中那样变得少年老成。他活得很性情,完全是孩子心态。“我早晨睡懒觉,中午起来就吃饭,回来睡个午觉。下午又去踢球了。晚饭后七八点钟才开始学习。玩得太多,挺长时间都没有上过课,以至于老师找我谈话”。   他用孩子的眼睛,孩子的思维想事情:反正考进来了,动力有点消失了,也没有家里人管,爱干嘛干嘛呗。   也没有觉得辛苦,也不知道为什么学习,张亚勤就这样高兴地、朦胧地度过了美妙的大学时光。
读博时才体会到成长
  科大硕士毕业的时候,张亚勤面临几种选择,一是在国内读博士,一是到德国学管理。那时他出国的愿望不是特别强烈。“当时在谈恋爱,她在科大读书。我对国内的一切都很眷恋。”   后来一位通讯方面的大师级人物来中国讲学,看中了张亚勤。张亚勤就做了他的学生。1986年,张亚勤成为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的博士。在那里,他做着尖端的研究项目,学业顺利。博士资格考试时,他又制造了新闻:考出那个学校历史上惟一一个满分。老师到现在都为他骄傲。“那个时候我觉得学东西特别有意思,看什么一下子就看懂了,有感觉。那个时候我才开窍,才长大。”   当时张亚勤给自己的定位就是科学家。到1994年时,张亚勤已经在权威学术杂志上发表了上百篇论文,相当有名气,总被学术会议特邀作报告。   微软中国公司总裁唐骏也是博士毕业,但他说:“我不适合做研究,做研究得是亚勤那样的天才。”   温厚造就了乐观 他的身上没有疲倦感
  张亚勤说话的声音和外表都给人很温厚的感觉。他能不经意间“检查”你杯子里的水是不是需要添,也会很周到地让你先选择坐在哪个位子上。可以判断,他非常在意别人的感受,也是愿意与世界和谐相处的人。   与张亚勤对话,你感觉不到任何与坎坷、沧桑、消极相关的字眼。他的世界里似乎永远阳光、和谐。他直视着对方的眼睛说话,说到高兴处笑得很尽兴。遇到谈得来的人,就是再忙,也总是任时光在不知不觉间流淌。   “我跟这个世界很少冲突,一般都比较和谐。”他语调平静,没有疲倦感、隔膜感。   12岁就独自一人坐20多个小时火车,张亚勤也没有觉得不适应。“我6岁就开始自己坐火车。”进入美国的生活,张亚勤与异国文化、同学老师,科研环境都和谐共处。张亚勤把这归结为“喜欢学习”、“糊里糊涂地什么都不在乎”。简单自足的生活最温暖   但他真的从来没有过挫折吗?5岁的时候,张亚勤的父亲就去世了。博士论文都做到了一半,才发现同一个题目别人已经做过了,只好改题目重来。“但我不觉得懊丧,总比全做完了到答辩时才发现好吧?再说,做同一个题目的还是位很有名气的人。”这种思维方式,成就了张亚勤平和简约的心态,这种心态像保存在特富龙涂层中一样,从未被破坏过。   因此,张亚勤活得一直比较简单而自足。在美国读书时,“我和女朋友(现在的爱人)两个人整天出去玩,开个破车到处跑,从华盛顿开到佛罗里达,中间也舍不得住酒店,老吃快餐,挺快乐的。”现在他的办公室里摆着太太和儿子、女儿的照片,温暖洋溢。   张亚勤在美国当学生会主席时,天天搞活动,跑前跑后,成天帮别人帮得高高兴兴。国内企业代表团到华盛顿访问时,他去接机,是当时著名的“免费司机”。张亚勤  “当时大家关系都很近,一到周末都在一起,特别有大家庭、团队的感觉。很值得怀念。”与很多中国留学生在国外活得很封闭不同,张亚勤的朋友遍天下。
感性造就了丰富 随意而为尽显性情
  张亚勤平静清谈的思维,足以提醒我们,他作为一个学者的真实。事实上,他是活得很主动,很尽致的人。他的性格是多元的,有着庞杂的爱好:交响乐、美学、跑步、游泳,跳舞、去酒吧和朋友神聊。   像很多高智商的人一样,他很重视感觉,也相信感觉。“我是个很情绪化的人,情绪好的时候,有很多灵感。不好的时候,做的事情比谁都差。”微软的人也都说:“亚勤感性、率真。身上没有盔甲,不需要戒备。”   要是去旅游,张亚勤基本不会想好去什么地方再出发,而是“把车子到处乱开,边走边想。有好玩的地方就停下来。”   现在任职微软亚洲研究院院长的张亚勤,感觉到理性的重要性。“做研究时,我是一个很感性的人,有感觉时一个好的idea(想法)就出来了,理性思考是有,但决定是往往是突发性的。我突发性的决定一般都得到了支持。而我希望自己更成熟些,更理性些。”
给予他人最自由的空间
  天赋与炫目的成功经历,注定了张亚勤心灵的明澈与舒展。在微软亚洲研究院,张亚勤营造了讲究团张亚勤队精神、和睦相处的氛围。员工说,在这里每个人都很透明,管理和运作的方式也很透明。每个人都是他本来的面目,不是因制度而改变过来的人。   张亚勤“管理”研究院这么多“聪明人”的方式是:给人自由的空间,因为每一个人定位是不一样的,要给他更多的责任。管理者要有胸怀,包容不同的工作方式,往往一些很聪明的人性格会比较特别一点,管理者必须有一种包容的心态去帮助他们。学者们的个性不同,要赋予他们不同的环境,创造不同的思维空间。   在数次员工大会,张亚勤说:“如果5年之后我仍然是这里最资深的人,最有名的人,那就证明研究院的失败。”现在,3年前进来的学生们都已能独当一面了。
敏感于点滴的生活细节
  在张亚勤的记忆内存中,更多的是感性的、“难以忘怀”的镜头。“我离开GTE公司到微软中国研究院时,走的时候公司专门开了个Party?聚会)……回到自己工作过4年的办公室,几十人一个一个地走进来,他们都是我招进来的,我们拥抱告别……情景真的很感动。”工作上的同事,很多人成了他终生的朋友。   张亚勤讲的另一个故事更能证明他性情的一面。“在华盛顿上学时,从我住的地方到学校要走20分钟,路过白宫,前面经常有游行、集会、元首访问什么的。一天早上,我看到一个女士坐在白宫前面,举个牌子,上面写着反核战争之类的话。她很年轻,不到30岁的样子。1998年我回去时,她还坐在那儿,看起来已经很老了。我感觉很伤感。她如此执著,为了一件事情,为了一个信念,用了一辈子的时间。”   天真造就了灵感 宽广的思维得益于好奇
  张亚勤在很多生人面前表现得不如在熟人面前收放自如。几家研究院院长在一个电视论坛上见面,张亚勤“抢”上话的机会并不多。他做很多事情还是以中国人的思维方式,要考虑周围人怎么想,考虑到周围的生存环境。   张亚勤几次向记者说起几位诺贝尔大师的事。几位大师曾应研究院之邀到中国做巡回讲学。“他们有的都90多岁了,但都有孩子的眼睛和孩子的心灵。对事物的好奇没有因为年龄而减弱,而变得漠然。”事实上,这种好奇的天真正是张亚勤具有并倡导的。   张亚勤有一套独特的研究方法论:“一定要和最好的人合作,一定要和不同领域的人合作,跨学科合作往往是最有效的。”9年前做视频通讯时,张亚勤和做无线通讯的朋友一块吃饭。就因为当时张亚勤灵机一动,想到了跨领域,1993年,他们研制成功了世界上第一个在无线通讯上传输视频的系统。
以淡泊心态接近成功
  了解张亚勤的人都知道,他虽然总处于“最好”的位置上,却不是执著于第一的人,反而是怎么样都挺高兴。他自己也承认:“我从来没有想过做第一。我觉得尽自己的努力,和最好的人为伍最好,做第二,第三也挺好。人应该在内部外部找平衡。”   张亚勤总有多维的目标,如果没有达到这个目标,没有关系,还有别的。就是现在问他不做院长行不行,他也会说“当然行,哪天我做院长不高兴了,可以做大学教授。”   回到中国之后,对于张亚勤来说,做技术权威的愿望就像大海中小小的浮标,虽然还在那里,却已不是绝对焦点。“回国后我最大的感觉是使命感,我能影响的是更多的人。”张亚勤受邀定期到全国各大学演讲。每一次演讲他都会想起自己做学生的时候,对讲演者虔诚的吸收心态。   一旦张亚勤决定在一个新领域超越,那就离实现目标不远了。

uuu⑤uuu⑤uuu⑤乐⑤uuu⑤uuu
天高云淡 发表于 2010-8-17 09:24:57 | 显示全部楼层
哈哈,坐上了师傅家的沙发!好好开心哦!
 楼主| 902896 发表于 2010-8-17 09:29:2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902896 于 2015-4-25 01:36 编辑


uuuQuuuQuuuQ乐QuuuQuuu
天高云淡 发表于 2010-8-17 09:44:16 | 显示全部楼层
师傅,风儿也想您!
pan 发表于 2010-8-17 10:42:54 | 显示全部楼层
张亚勤几次向记者说起几位诺贝尔大师的事。几位大师曾应研究院之邀到中国做巡回讲学。“他们有的都90多岁了,但都有孩子的眼睛和孩子的心灵。对事物的好奇没有因为年龄而减弱,而变得漠然。”
风铃草 发表于 2010-8-17 10:56:13 | 显示全部楼层
张亚勤总有多维的目标,如果没有达到这个目标,没有关系,还有别的。
透望远尘 发表于 2010-8-17 13:51:10 | 显示全部楼层
往往一些很聪明的人性格会比较特别一点,管理者必须有一种包容的心态去帮助他们。学者们的个性不同,要赋予他们不同的环境,创造不同的思维空间。----  
hrf1 发表于 2010-8-17 14:57:32 | 显示全部楼层
沙发上读懂了张亚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论坛

本版积分规则

渝ICP备19009968号|公安备案号50010502000023|手机版|中科大家长网

GMT+8, 2024-11-24 08:26 , Processed in 0.179029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