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大家长论坛

 找回密码
 加入论坛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219|回复: 6

他们为什么奔港校而去 百年老校失去了什么

[复制链接]
秋枫 发表于 2011-7-17 10:12: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他们为什么奔港校而去 百年老校失去了什么
2011年07月13日
来源:光明日报
我们的百年老校缺失了气质、务实和品相,“状元”们的选择反映着对现有大学的评价和检验。

今年香港各高校在内地的招生结束,香港大学在内地共录取学生291人,包括北京3名文科“状元”在内的17个省、市级高考“状元”。北京理科“状元”梁思齐之前已被保送北大,但他最终还是弃北大而去,选择了香港科技大学。北京四个高考“状元”今年全被港校包揽。

尽管我们都清楚,高考“状元”并不绝对是最优秀的个体,但作为同龄学生中的佼佼者,他们是当之无愧的。他们的选择在很大程度上反映着对现有高等教育资源(大学)的评价和检验。他们的选择,给内地高校,特别是名校、老校,留下了诸多的问号。

首先要问:百年老校,您的吸引力还有多少?这几年是内地著名老校“百年校庆”扎堆儿的时段。隆重的庆典,雪片似的媒体宣传,热闹过后,除了斑驳的校牌,我们还听到把教学楼赎出去让商家贴上自己的招牌;我们还听到炫耀自己的富豪校友连续3年排行高校第一;我们还看到高校为争夺生源,动用官方微博明火对仗。

其次要问:著名学府,您还在扎实做学问吗?说到做学问,两件事是不能偷工减料的:一是给学生讲课,二是自己静心研究。在大学里,谁最应该给学生去讲课?是助教?还是教授?当教授们疲于奔命地跑场子、赶论坛、做顾问时,能够站在课堂上讲课的时间就少之又少了;即使讲课,有没有时间备课也成了问题。关于研究,导师们摇身变成了老板,吆喝着学子们,如同农民工一样,干大活碎活,仅拿到极可怜的一点补贴,还要忍气吞声。长此以往,讲课仅剩下对付,“研究”蜕变成“出书”。

内地的“一流”大学,你们就真的不如那些经世不久的港校吗?论悠久,港校是子辈孙辈;论规模,不过是你们的三成、四成;论藏书,你们是大海,港校不过是湖泊;论师资,你们有院士,有结队成群的博导……

那么,这些百年老校究竟缺失了什么?

首先是气质,一种学人、大师应有的纯粹气质、优雅气质、理性气质、超脱气质。保持与现实的距离,保持对现实的清醒,保持对理想的追求。

其次是务实,一种能力的务实,倾心做事的务实,独守寂寞的务实,淡泊名利的务实,巧手善工的务实。热爱讲台,教书育人,潜心出成果而不是忙于堆码洋。

再就是品相,一种厚重、持守的风范,是春风化雨般的校园,不是物质化的建筑群;是通达五洲的知识枢纽,而不是考级拿证的嘈杂大集;是思维启训、思考漫游的起航点,而不是愁烦就业、人事纷扰的驿站。

或许,港校也未必能齐全地满足学生们的期许,也不能让每一位学生顺畅地适应。认为港校的国际化环境优越,我以为也是对学生们选择的一个揣测,并不完全。

学生们作出了他们的选择,也可能是他们父母的选择。内地的这些百年老校,望着“状元”们远去的背影,不知会不会有所触动?是反省还是不屑?是焦虑还是沉思?是继续陶醉在老校的名声里还是有危机感地行动起来?我们很想知道。
老翠 发表于 2011-7-17 11:12:38 | 显示全部楼层
严重同意上述论点。我7月7~9日在中文大学参加了一个会议,就住在中文大学的学校宾馆,也切实去感受了一下中文大学港校的氛围:一本以为中科大在内地高校中学生的学习、生活是比较守时、规律的,而中文大学的老师、学生更比中科大还要更好,平时基本上就看不到学生、老师,都在各自进行着自己的事情;二校园环境国内没有能比得上的;三从外表上看,中文大学的实验室、教室楼等学习、研究的基础设施设备国内高校只能望其项背。
    试着发几张学校一些角落的照片(不知道能否发成还得考验我的水平了)
老翠 发表于 2011-7-17 11:19:08 | 显示全部楼层
拍的中文大学的一些片片
老翠 发表于 2011-7-17 11:39:20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一次没有发送成功
学校大浦口校门内.JPG

信和楼前.JPG
对面是中文大学图书馆楼正在维修.JPG

大浦口校门从内拍的.JPG

DSC00012.JPG

DSC00015.JPG

DSC00016.JPG

DSC00017.JPG

DSC00018.JPG

DSC00025.JPG

DSC00032.JPG

DSC00040.JPG

DSC00037.JPG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老翠 发表于 2011-7-17 11:41:32 | 显示全部楼层
总算是发成功了!又学了一招
博闻 发表于 2011-7-18 08:26:1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5# 老翠

看到了你的片片.
 楼主| 秋枫 发表于 2011-7-18 11:30:43 | 显示全部楼层
据媒体报道,香港高校内地招生结束,内地17位省、市级高考“状元”选择就读香港大学,北京四位高考“状元”被港校包揽。

  考生选择读哪个学校,本无可厚非。但对内地高校,特别是惯于在内地“前排就座”的名校来说,“状元”旁落无疑是一记警钟。从媒体报道来看,优厚的奖学金、有特色的教学、申请出国深造比内地更容易,是内地高分考生舍弃“北清神话”的主要原因。高分考生的取舍,折射出的是内地名校自身建设的不足。

  一直以来,名校与优质生源的“联姻”是关乎内地高校、地方政府的硬指标,高分考生与名校配对成功的多少,不仅决定着学校在教育界的排名和声望,也关系到地方领导的政绩。然而,相比于学校和地方政府的业绩考量,高分学生和家长更关注的是自身利益和发展空间。

  客观来讲,港校优于内地名校的三个方面,第一项奖学金用钱就能解决,这对实力雄厚的内地名校不是问题。而教学特色和出国深造机会两项,内地名校就必须从教学机制和教学质量上进行反思了。应当说,像清华、北大这样有着深厚历史底蕴的名校,培养的各个方面人才千千万万,但面临的挑战仍旧不少。

  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当今世界的人才流动和教育资源供给呈现明显的国际化趋势,有条件的家长和考生更倾向于在全球视野中来审视各所大学。同时,今天考生成长的途径也日益多元化,内地去国外读大学的人逐年增加,而内地教育部门与高校仍然以单一的考核标准指挥着高考这一出教育大戏。换句话说,现有的教学模式或许能适应过去传授式的教育需求,但在更加注重创新能力培养的当代教育需求面前,这些名校显然还没有适应转型。

  比照香港高校,反观内地名校,一来在战略上仍然习惯于内部争夺排名的先后,鲜有突出自身特色、参与国际交流与竞争的雄心;二来在具体的教学投入层面,又过于注重硬件设施的投入和灌输式的教学模式;此外,教学上的两个极端也深受诟病:一是课堂之外教授与学生缺乏交流,二是导师和学生学术上的“近亲繁殖”。这些因素使内地名校对考生的吸引力大打折扣。

  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对于内地名校来说,该是时候打破过往成功的惯性思维,放下“养尊处优”的架子,正视与海外高校的差距了。苦练内功、勇于求变,应当是内地高校奋起直追的不二选择,香港高校的“他山之石”,完全可以借鉴到教学中来。转变观念、创新教学,对于内地名校来说已迫在眉睫。周继坚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论坛

本版积分规则

渝ICP备19009968号|公安备案号50010502000023|手机版|中科大家长网

GMT+8, 2024-11-25 06:40 , Processed in 0.176011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