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大家长论坛

 找回密码
 加入论坛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152|回复: 3

合肥建设五大研究院 打造科学中心“五大支柱”

[复制链接]
日月同辉 发表于 2020-5-3 21:20: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日月同辉 于 2020-5-3 21:23 编辑

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加速成为参与全球科技竞争与合作的重要力量

      2017年1月,合肥继上海张江之后获批成为第二个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三年来,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聚焦信息、能源、健康、环境四大领域,坚持“尖端引领、集中布局”原则,发挥“基础研究领先、应用研发见长”优势,聚焦重点、精准发力,科学中心创新体系不断完善,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创新成果竞相涌现,尖端科技与新兴产业深度融合态势逐步增强。当前,正加速成为代表国家参与全球科技竞争与合作的重要力量。

成绩

关键词:大科学装置 未来网络等项目前期工作加快推进

      合肥市发改委相关人士表示,2019年以来,合肥市不断推进项目建设,创新动能持续增强。去年,量子信息与量子科技创新研究院1号科研楼成功封顶,能源和人工智能研究院正式启动建设,谋划推动大健康研究院和环境研发平台组建。

      大科学装置集中区建设方面,去年以来,全超导托卡马克、稳态强磁场、同步辐射实验装置性能稳步提升,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综合研究设施全面开工,未来网络、高精度地基授时系统前期工作加快推进,雷电防护设施获国家批复立项。

关键词:创新平台

类脑智能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实验室运行

     交叉前沿研究平台和产业创新转化平台布局也在加快。作为我国类脑智能领域唯一国家级科研平台,类脑智能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实验室已投入运行;中科院临床研究医院落户合肥,微尺度国家科学研究中心、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先进计算中心等一批重大创新平台加快推进,合肥离子医学中心进展顺利,大基因中心正式启动建设。

      同时,合肥市还积极支持“双一流”大学和学科建设。支持中国科大高新园区、中国科大先研院等项目建设,支持合工大智能院等项目建设,支持安大绿色产业创新研究院、互联网学院、三创学院等项目建设。与此同时,不断持续深化大院大所合作。当前,合肥已与全国21家高校、科研院所共建了26个创新平台。

关键词:原创成果

信息、能源、健康、环境四大领域齐发力

     过去一年,合肥市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不断加快技术攻关,原创成果竞相涌现。在信息领域,量子信息持续发力,在国际上首次实现18个光量子比特纠缠;与国内外合作首次观测到三维量子霍尔效应;利用“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率先开展引力诱导量子纠缠退相干实验检验。

     在能源领域,中科院合肥院圆满完成ITER(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反应堆)PF6线圈生产制造任务,打破了发达国家在这一领域的技术壁垒,生产设备实现了全国产化,同时还发展和完善了超导磁体制造的标准和相关规范,先后孕育出十余项专项标准。

     在健康领域,首次实现哺乳动物裸眼红外光感知和红外图像视觉,突破了自然界赋予动物的视觉感和物理极限;揭示了人类疱疹病毒基因组包装关键机制。在环境领域,大气环境监测三台载荷搭载“高分五号”卫星成功实现在轨运行,首次获取全球二氧化氮、臭氧柱浓度分布图,提升了我国参与全球气候治理话语权;新型“探霾”激光雷达项目通过科技部验收,打破发达国家对激光雷达核心技术的垄断。

关键词:成果转化

初步形成量子通信、计算、精密测量等产业链

      原创成果层出不穷,而成果转化也在加快推进,产研融合不断提质增速。在信息领域,近年来,合肥通过组建量子产业基金、培育量子领域重点企业等一系列措施,大力发展量子产业,打造“量子中心”,初步形成了量子通信、量子计算、量子精密测量、半导体量子材料和自由空间量子通信及核心器件等的产业链。同时,以类脑智能、智能语音、智能机器人为主要方向,加速壮大人工智能产业,打造“中国声谷”。

      在能源领域,大力发展高温超导储能、超导电机、超高涡流制动器等超导产业以及超高场磁共振成像产业。在健康领域,加快国产质子治疗设备研发集成,并推进产业化;我国首个自主研发的急性白血病靶向药物启动临床试验。

      而在环境领域,逐步构建“环保技术研发—核心基础零部件生产—环保装备制造—环境治理、环保工程及环保服务”完整产业链,全力打造“中国环境谷”。

关键词:强化保障

资金、人才、管理服务全方位配套到位

      要想马儿跑得好,好的“饲料”少不了。科学中心是个庞大的工程,没有资金保障肯定不行。合肥市发改委介绍,截至目前,合肥市在科学中心及大院大所合作项目建设方面已累计投入约120亿元,为丰富科学中心建设资金来源,组建了量子信息科学产业发展基金,加快量子科学及相关前沿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

      为打造人才高地,2019年合肥市级财政安排4.09亿元用于人才政策奖补。2019年合肥新增院士5人,在肥服务的两院院士总数达127人。合肥市连续两年在国家科技部(国家外国专家局)举办的“魅力中国—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中国城市”评选中进入前三甲。

      此外,合肥市还做好跟踪服务。建设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信息化管理平台,提升科学中心项目信息化管理水平。通过组织项目调度会、拟定建设任务分解表、倒排项目工期等方式,高效完成了聚变堆项目开工调度、先进光源选址地块地址勘察及环境评价等任务。

关键词:开放共享

参与国际科技竞争合作的话语权不断提升

      近年来,合肥综合性科学中心坚持开放共享,注重多方联动,合肥在国内外的科研集中度不断提升,参与国际科技竞争与合作的话语权不断提升。

      在国际上,参与成立了国家科学中心国际合作联盟,推动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的共建共享,并在人才培养、信息互换等方面开展创新合作。积极参与建设ITER(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反应堆)等国际大科学工程,全力打造国际聚变能联合中心,集聚世界主要核聚变研究力量,共同开展科技攻关。在肥成立中俄大气光学联合研究中心,协同推进解决大气科学关键问题。

      在国内,紧紧抓住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重大机遇,积极参与G60科创走廊建设,推动与上海张江、北京怀柔、粤港澳大湾区对接合作,探索建立科学中心联动发展机制。深化与上海张江合作,签署了《上海张江安徽合肥关于推进科技创新开放合作的框架协议》。

谋划

建设五大研究院打造科学中心“五大支柱”

      接下来,合肥市将围绕量子信息、能源、人工智能、大健康、环境等领域,建设“五大研究院”,打造国家科学中心“五大支柱”。全力推进量子创新院建设,力争挂牌量子信息科学国家实验室

      同时,加快推进去年底启动运行的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能源研究院、人工智能研究院组建工作。依托生命健康领域优势单位,组建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大健康研究院。聚焦大气环境监测与污染防控等领域,组建环境研发平台。

打造科学中心“三大核心片区”

      除了要加快建设科学中心“五大支柱”,接下来,合肥市还将高规格建设国家实验室核心区。依托量子信息与量子科技创新研究院、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人工智能研究院、中国科大高新园区等,布局建设一批新的前沿交叉研究平台,全力争创国家实验室,集中打造产学研高效联动、互促并进的创新格局。

      同时,高水平布局大科学装置集中区。依托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能源研究院、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综合研究设施、雷电防护与试验研究重大试验设施等,在合肥市庐阳区三十岗乡、长丰县岗集镇部分区域,加快布局一批新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具有世界一流水平、高度集聚的大科学装置集群。

     另外,高质量打造创新成果转化区。以重大创新平台及龙头企业为引领,以集聚发展为路径,持续推动“补链”“延链”“强链”,培育一批在国内外有重要影响力的特色产业基地,建设国家科学中心特色产业集群,在高新区、蜀山区、庐阳区等地集中塑造“量子一条街”“中国声谷”“中国环境谷”“聚变小镇”等特色品牌。

争取合肥先进光源列入国家“十四五”相关规划

      相关人士介绍,为丰富科学中心创新体系,今后,合肥还将加快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综合研究设施建设,争取合肥先进光源等列入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十四五”规划;推进未来网络试验设施(合肥分中心)、高精度地基授时系统(合肥一级核心站)、雷电防护与试验研究重大试验设施建设。

      同时,逐步提升科学中心对外影响力。建设合肥滨湖国际科学交流中心,聚焦科学技术共享交流、未来网络信息交互、先进制造成果展示、综合配套服务保障功能,创设一批国际知名科学品牌活动和权威性论坛,打造服务全国、面向世界的科学交流平台,与安徽创新馆等大型场馆高效联动,打造科学中心集中形象展示窗口。

      另外,谋划举办高水平学术交流活动,打造我市学术交流品牌活动。强化与上海张江、北京怀柔、粤港澳大湾区的沟通联系,在科学中心规划、建设和管理运行等方面开展经验交流,在人才培养交流、科研装置共建共享等方面积极合作。

评分

3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一口一乐 发表于 2020-5-3 22:38:15 | 显示全部楼层
未来很美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杰杰 发表于 2020-5-5 19:04:07 | 显示全部楼层
霸都发展进入快车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浮云游子 发表于 2020-5-6 16:19:27 | 显示全部楼层
科技是第一推动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论坛

本版积分规则

渝ICP备19009968号|公安备案号50010502000023|手机版|中科大家长网

GMT+8, 2024-11-28 22:47 , Processed in 0.158101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