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大家长论坛

 找回密码
 加入论坛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2024年会
查看: 7083|回复: 1

[转帖] 微软亚洲研究院与中科大携手走过 20 载春秋合作与情谊

[复制链接]
吴带当风 发表于 2019-10-15 23:10: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吴带当风 于 2019-10-15 23:16 编辑

中科大60周年丨科教报国一甲子,携手共进二十载                                                
2018-09-20 |         作者:微软亚洲研究院         

编者按:去年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60甲子寿辰,微软亚洲研究院回顾了自成立以来与中科大建立的密切合作,深厚情谊,他们优势互补,共赢发展。今天我们再一次回顾,倍感亲切,倍感不易。


“那是我在中科大第一次接触微软亚洲研究院!”谢幸回忆起他与微软亚洲研究院的结缘。1999年,还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后简称“中科大”)攻读博士学位的他来到北京,参加首届“微软学者”奖学金的面试评选并成功入选。
快20年过去,谢幸已经从那时青涩的微软学者成长为微软亚洲研究院首席研究员,一路见证与参与了微软亚洲研究院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合作与友谊。

谢幸(后排左二)参加首届“微软学者奖学金”颁奖礼
扎实勤奋,屡获“微软学者”奖学金微软亚洲研究院与中科大合作的一个重要见证,便是“微软学者”奖学金。“微软学者”奖学金是微软亚洲研究院1999年启动的一项面向亚太地区计算机科学以及相关专业优秀博士生的项目,获奖者都颇具潜力,许多微软学者已成为学术界中流砥柱或工业界翘楚。
中科大是唯一一所在每一届评比中都有优秀学子获奖的大学。截止到今年8月,已有37位中科大优秀博士生获得“微软学者”奖学金,30位中科大优秀本科生获得“微软小学者”奖学金。
“中科大学生很踏实认真,”谢幸表示,与此同时,微软学者奖学金也很特别,虽是企业设立,但是由于微软的品牌效应以及微软亚洲研究院在学术领域的成就,大家都很重视。“这么多获奖的前辈都成为了榜样,大家都想向他们看齐。”
曾是中科大学子、现就职于微软亚洲研究院的夏应策于2016年获得了“微软学者”奖学金。在他眼里,“数理基础扎实,踏实刻苦”是所有中科大学子都有的品质,“我们能够静下心来做研究。”他觉得在中科大校园里,大家都会被这种学习氛围所感染,这也与中科大在“微软学者”上的优异表现不无关系。

2016年“微软学者”奖学金得主夏应策
中科大学子李博杰也在2017年获此殊荣,他曾在SIGCOMM和SOSP发表过系统领域相关的论文。“是荣誉、也是肯定、更是一种激励!”他觉得在与其他教授进行学术交流时,“微软学者”的称号就相当于一张名片,“这代表了我拥有研究基础,也有一定的研究成果。”

微软亚洲研究院院长洪小文(左)和微软全球资深副总裁Peter Lee(右)为李博杰(中)颁奖
当被问起,为何中科大学子能连续斩获“微软学者”奖学金?李博杰毫不犹豫地给出了答案:联培博士。夏应策和李博杰分别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微软亚洲研究院2013级和2014级的联培博士。
产学合作,联合培养优秀学子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与微软亚洲研究院的联合培养博士项目,属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微软教育部创新人才培养试验区的一部分。该试验区于2008年9月9日正式揭牌成立,由教育部倡导,整合多方优势,致力于培养新时期具有扎实理工学科基础、紧跟国际前沿科学研究的研究型人才。
依托此试验区,微软全球执行副总裁沈向洋博士,微软全球资深副总裁、微软亚太研发集团主席兼微软亚洲研究院院长洪小文博士,微软亚洲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郭百宁博士,微软亚洲研究院副院长周明博士,微软亚洲研究院副院长周礼栋博士等14名研究员在中科大担任兼职博导或客座教授。至今为止,已有450余名中科大学生来到微软亚洲研究院访问和学习。
微软亚洲研究院首席研究员霍强博士在“联培博士项目”上颇有发言权。他是中科大82级的大师兄,也是从项目初始即担任该项目导师的研究员,迄今为止,他已经带过7位博士生,几乎占到他所有博士生的半壁江山。他表示:“这样的联合可以让学生更早、更好地了解世界前沿产业及其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中科大学生拥有扎实的理论基础,来到微软亚洲研究院参与项目实践和微软产品服务的研发,利于他们未来的发展。
很多联培博士在毕业后都选择留在了微软亚洲研究院,“因为他们认同这里的理念、使命、文化和价值观,”霍强认为这是其中要义。当前在他的团队里,就有两名他已经毕业的博士生。

霍强(右四)与团队中的中科大人合影
陈凯(左四)孙雷(右三)为霍强的毕业博士生,现在微软亚洲研究院工作
除了选择留下来,也有很多联培博士选择回到母校教书育人,陈雪锦便是其中之一。她于2004年9月在微软亚洲研究院开启博士生涯,尽管当时人才培养试验区尚未成立,但是微软亚洲研究院与中科大的合作早已开始摸索。
“在你身边可能有某某比赛的冠军,某某专业的第一。”陈雪锦表示,在微软亚洲研究院结交了各路大牛,“我还常常会和学术合作部的漂亮小姐姐一起玩。”她口中的这位漂亮小姐姐正是微软亚洲研究院学术合作总监马歆。马歆回忆起陈雪锦时,“谦逊”和“踏实”是出现频率最高的词语,“这也是中科大学生的共性。”马歆觉得来到微软亚洲研究院的中科大学子都展现出很强的学术功底,踏实肯干,但又都低调谦逊。
联培博士生通常会在微软亚洲研究院进行5到6年的学习和实习,陈雪锦说因为在微软亚洲研究院待的时间长,大家会互开玩笑,自封称号,比如她就自封为principal intern。以至于到后来,只要有来自中科大的实习生,都会来找大师姐,拜一下山头。

陈雪锦(右四)在在微软亚洲研究院十周年晚会上与微软全球执行副总裁沈向洋合影
陈雪锦于2008年毕业,之后前往耶鲁读博士后,2010年回到母校中科大任教。她常常告诉自己的学生:“我个人在科研领域成长的每一步都离不开中科大和微软亚洲研究院的合作。”陈雪锦说:“这为双方都培养了大批忠实粉丝和高端人才!”谢幸则表示,他曾经带过8个微软亚洲研究院和中科大联培博士,80%的学生都选择在毕业后加入微软或者回到中科大任教。
这正是双方合作的魅力所在,中科大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副院长李厚强对此也深有体会。他2003年就开始参与双方合作,是微软亚洲研究院和中科大多年合作的亲历者。在李厚强眼里,中科大的教师学生理论基础扎实,学风淳朴;微软亚洲研究院则走在科技前沿,拥有大量顶尖研究员,这是在合作中双方各自的优势。中科大与微软亚洲研究院互补、互助、互信、共赢,形成了一套从本科到博士生,再到青年教师的培养模式,很多人回到母校,形成了良性循环,他称之为“微软模式”。
铸星闪耀,迸发科研创新活力李厚强提到的青年教师培养,是微软亚洲研究院的“铸星计划”。“铸星计划”面向青年教师,自2008年启动以来,中科大已有庄连生,宋彦,刘斌,郭武,孙广中、刘淇等17位优秀青年学者凭借在各自领域的优秀表现和研究潜力入选该计划,在微软亚洲研究院进行为期6个月的学术访问。
刘淇参与了2014级春季“铸星计划”,他认为他最大的收获是开拓了视野:“微软亚洲研究院提供了很好的平台,在这里可以和其他学科的顶尖人才进行交流。”他还认为铸星计划培养了很多人才,形成了院友圈和精英圈,是与高校合作的最佳典型,具有示范作用。陈雪锦也参与了铸星计划,她于2014年秋期回到微软亚洲研究院,她用了两个“一流”来追溯自己的这段经历:与世界一流研究团队合作,在世界一流期刊发文。

“铸星计划”成员刘淇副教授
李厚强也认为“铸星计划”帮助很多优秀的青年教师提升了学术水平,“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多媒体计算与通信教育部-微软重点实验室”的核心成员也大多都参与过该计划。该实验室于2003年9月由微软亚洲研究院与中科大联合建立,以视频编码与通信、多媒体信息检索为主要研究方向。李厚强和谢幸分别担任联合实验室学校和微软方面的主任。中科大信息科学技术学院院长吴枫则是该联合实验室的前任主任。
对于该联合实验室,吴枫用“比较实”三个字评价。吴枫认为中科大在合作中的优势在于人才,大量的中科大优秀教师和学子都参与到实验室的工作中,此外中科大在场地和物料等方面对实验室也给予了大力支持,因此双方的合作脚踏实地,稳步推进,众多创新成果在此开花结果,大批业界顶尖人才茁壮成长。谢幸表示,实验室成为了双方联系的纽带,可以增强双方的相互了解,推动人才学术合作。
微软亚洲研究院与中科大的合作远不止于人才和学术合作。2013年11月1日,时值微软亚洲研究院建院十五周年之际,由微软亚洲研究院和中科大联合主办的第十五届“二十一世纪的计算”大型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合肥举行。此届大会以“解码未来”为主题,邀请来自国内外计算领域的大师,通过精彩的主题演讲和专家论坛,与现场数千名高校师生分享计算科学领域的最新趋势和研究成果,为中国乃至亚太地区计算机科学的研究和教育提供新的视野。

第十五届“二十一世纪的计算”大会在合肥举行
2016年5月,另一场学术盛宴再次见证了双方的合作。由微软亚洲研究院和中科大联合主办的“新未来人工智能论坛”成功举办。中科大副校长潘建伟院士、微软亚洲研究院洪小文院长和中国科学院院士蒲慕明与现场500多位合肥高校师生和高新区代表分享、探讨了人工智能的新未来。
与此同时,依托双方的合作机制,微软亚洲研究院和中科院在具体项目上的合作也在如火如荼地开展。2015年,双方合作项目“基于用户行为数据的智慧校园建设”获得了本年度唯一的微软亚洲研究院合作研究奖。该研究项目针对校园生活和管理中的若干具体需求进行研究和开发工作,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并在其他高校得到推广,相关研究成果已在国际学术会议和期刊上发表论文4篇,申请专利2项。
孙广中老师是该项目的负责人,他曾两次参与“铸星计划”。他谈到,中科大和微软亚洲研究院有很多互补资源:中科大有更完整的学科设置和更多的人才资源,微软亚洲研究院有更加国际化的平台,这是双方成功合作的基础。

孙广中于美国西雅图参加2015微软教育峰会
“具体项目的开展和落地是双方未来的合作重点之一。”马歆表示,人工智能科研教育开放平台是很好的例子。2017年,微软亚洲研究院作为理事成员单位之一支持中科大类脑智能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实验室成立。2018年,微软联合包括中科大在内的四所国内顶尖高校共同打造新一代人工智能科研教育开放平台,将有力地推动中国教育领域的发展。

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科研教育平台成立仪式
2018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迎来60甲子寿辰,微软亚洲研究院也迎来20周年生日,对于双方而言,这或许标志着更加全面和深入的合作,希望更多优秀学子和教师成长于微软亚洲研究院和中科大的合作之中,为中国乃至世界的计算机领域的发展做出独一无二的贡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日月同辉 发表于 2019-10-18 21:36:27 | 显示全部楼层
强强联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论坛

本版积分规则

渝ICP备19009968号|公安备案号50010502000023|手机版|中科大家长网

GMT+8, 2024-11-23 20:36 , Processed in 0.161014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