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见:https://www.ustcif.org/default.php/content/3894/
7月8日,潘建伟在清华经管学院毕业典礼的演讲刷屏。钱颖一院长称:潘建伟是第一位被邀做清华经管毕业典礼演讲的科学家。 清华大学经管学院将毕业典礼隆重介绍为“最后一课”,我有幸去旁听了这“最后一课”。 典礼毕,潘建伟院士的演讲被刷屏,但我们的思考仅限于此吗?忠言逆耳,我的思考是:中国科大近年来的最后一课(毕业典礼)是失败的。中国科大应当反思,该改进! 清华区区一经管学院的毕业演讲嘉宾冠盖云集包括楼继伟、Sheryl Sandberg、马云和柳传志。中国科大全校本科生、研究生毕业典礼演讲嘉宾近年来有这种成就的人物吗? 在清华,我和潘建伟教授有简短数分钟的交谈。提出了这个建议:中国科大要迅速改进这“最后一课”。毕业典礼演讲嘉宾的要素在于1)中国乃至世界该领域最棒(不能是最棒的几十个之一,也不能是该领域科大最棒的),到毕业时,科大毕业生能有多挑?2)跨界,且多邀请非本校毕业生;3)绝不邀请本校教授凑数。开个玩笑,邀请嘉宾要以“尖叫”为标准。 后两个标准,面对即将走出象牙塔,最终多数要走向工业界的学子,一定要有新鲜感。他们还更想听到本校乃至本专业教授还是空降兵的演讲?正因为如此,我向潘建伟教授直言:中国科大毕业典礼您如果作为演讲嘉宾致辞,这绝对是失败的设计。您可在新生第一学期《科学与社会》课程和之后多次的课程与报告中给学生们讲。 毕业典礼一定要给“新鲜人”去讲。 一言以蔽之,毕业典礼嘉宾站在这里,就必须有穿透人心的力量。 按照上述标准,中国科大毕业典礼的执行者是否抱着行礼如仪,得过且过的心态呢? 上表可见:中国科大最近11年本科生毕业典礼全部是自己人(校友),缺乏新鲜人;2/3为学术界;仅1/3为工业界校友(其中邓中翰还因学术成就当选工程院院士)。甚至邀请科大教授在毕业典礼演讲。 我曾数次向中国科大提出类似的建议。2018年时值六十周年校庆,毕业典礼之前我未再提,原因是猜测校庆之前,学校会以更精益求精的态度办事。但结果并非如此。今年是六十周年校庆之年,中国科大仍然对不起这届毕业生,最后没给他们一个惊叹的礼物!(过去有哪位嘉宾做到我期待中国科大明年能给毕业生震撼人心的最后一课! 另启者:已有多位关心我的科大教授劝告我:你写文章得罪的人还少吗?我十分清楚写这种批评文章的后果,甚至可逐个列出我将得罪哪一位。我从事校友工作,还褒贬校友,当然会被批评不合适,以上的批评不针对任何嘉宾。例如6月22日李定教授即在校内偶遇我。下次见到他,我要先说恕罪了!难道我在隐射他不能引起毕业生尖叫?我只是希望:中国科大能走出自我欣赏的舒适区,不断思索:中国科大教育能给毕业生“尖叫”的惊喜吗? 和潘建伟这次几分钟的交谈,我并未“尖锐”的提出意见。2018年春中国科大上海、杭州校友会年会中,我曾在200多位校友面前,对潘建伟、陈初升副校长提议,校庆应当转变思路,思考学校能否为校友做几件事,例如为87级校友补发毕业证;为拥有中国国籍的境外绿卡持有者争取安徽省办理身份证国内出行;为年轻毕业生落“户(籍)”上海消除歧视(上海存在对外地名校的隐形分歧视;数理化等基础专业加分歧视)。我感谢他们两位的大度。不以稍微醒目的方式,以中国科大的办事效率,怎么可能重视这些意见呢?我向来坚持的底线是:1)我批评与建议的方式被误认为是标题党无所谓,但绝不可提议只有哗众取宠效果的建议。2)批评中国科大,本人与单位不受益。前一段对校庆的若干建议,对健身房、本科生安装网络与毕业典礼的批评。我没有兴趣从中受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