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小芳 于 2020-10-16 22:26 编辑
想整理一下这几年关于陪淙读书的系列文字,不经意间就先找到了这一篇,那年,珺12岁,上六年级。读着读着仿佛又回到了那段时光。其实,我们完全可以体会穿越的,如果你曾经用心“记录”生活。 ——小芳题记
给你一个肩膀的高度 小芳
我们都深深敬重的闻一多先生,他在担任西南联大教授时的故事却鲜为人知: 闻一多在西南联大教授当中,孩子多,负担更重。开头几年,他为了填饱肚子,几乎变卖了家里一切能够变卖的东西,包括他收藏了几十年的古书和过冬的皮夹克。 而后闻一多到昆明当时最有名的一所中学兼职,然而只教了一年,就被学校当局以“向学生散布民主自由思想”的罪名开除了。 迫不得已,闻一多只好帮人刻印治章,换两个米钱。不过那种靠熟人关系弄来的小生意几乎杯水车薪,无济于事。情急之下,闻一多准备了一张桌子,打算到五华山下面的逼死坡去摆摊。 然而,闻一多的治印摊只摆了一天,就被人给劝回来了,认为大教授在街上摆摊有失学校体面。可是不摆摊,闻一多一家大小可怎么活?最后经过争执,还是梅贻琦(西南联大校长)同意,由他本人和联大另外11名教授,联名在报纸上为闻一多发表治印广告,让他在家里代人治印,免受摆摊之苦。文中称:“闻一多先生文坛先进、经学名家,辨文字于毫芒,几人知已;谈风雅之始源,海内推崇……” 闻一多在那个时期究竟给多少人刻过图章,还是无可考证。他的学生们主动为他作免费经纪人,为他在外面揽生意,接待上门求印者。他的一个学生在回忆文章里这样写道:“有些同学、朋友托我转请闻先生刻印,我把印石交给闻先生时,心情很矛盾,看着他既忙于革命活动和教学,还有生活事务,刻印就更增加了他的劳累;但是,一家人要生活,除此之外,他又有什么办法呢?” 时任云南省民政厅厅长的李宗黄,从滇南土司手里搞到一块象牙,李宗黄派人上门,以二两黄金向闻一多求印。闻一多知道李宗黄声名狼藉,1927年奉蒋介石之命到云南主持清党,是杀害进步学生梁元斌的主凶。对于这种可卑的官僚人物,闻先生向来不屑一顾,不为二两黄金所动,毅然拒绝,搞得李宗黄十分难堪。 那时的二两黄金至少够闻一多刻上整整10年,然而饥寒交迫中的闻一多,不为重金所动。 这是真正的联大教授! 饥寒交迫中的联大教授,可以变卖衣物,变卖妻子的首饰,变卖最心爱的书籍,变卖自己的劳动力,然而,他们不愿意变卖灵魂! 闻一多是个湖北佬!湖北佬都喜欢吃辣椒,刚到昆明的头两年,闻一多吃的是油辣椒,后来几年,他再也买不起炼油辣椒用的菜油了,只好买些干辣椒放在家里,像昆明附近的山民一样,每顿饭用火烤着吃。 二两黄金够闻一多炼多少油辣椒呢?闻一多或许曾经想过,或许从来没想过。 这段故事,来自《精神的雕像——西南联大纪实》这本书,老公和珺珺正在读。 书,是学校统一推荐阅读的,在这之前,我甚至从来没听说过西南联合大学。买书晚了两天,新华书店售罄,赶紧从网上找,缺货。老公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最后下载了电子版。 珺珺喜欢读书,但由于近视,我们一直限制她的读书时间,更何况从电脑上读电子书了。真有些为难。某日,在珺珺做眼保健操的时候,老公捧着电脑,给珺珺了读了一段,偶尔停下来,给她分析当时的时局,珺珺听入了迷,连我也跟着听上了瘾。 自此,老公接了一项新任务——给珺读书。在这之前,真是很难想象,那家伙上学的时候课文读得从来都是磕磕绊绊,而且总读错字。但现在,语文水平随着珺的年龄不断增长,已经完全达到了初中水平。 他也常常自嘲,要是上学时这么认真,早奔清北去了。 《精神的雕像》是一曲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的正气歌,记载了八年抗战中,西南联大师生动人心魂的真实故事。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后,北大、清华、南开等三所大学为保存民族复兴的力量,躲避日军的迫害,组成“西南联合大学”,一路南迁,辗转长沙,再至昆明。两个月的徒步迁徙,铸就了联大师生钢铁般的意志与力量。三所高校各有独特的经历与教学作风,荟集了一批著名专家、学者、教授,师资充实,人才济济。如陈寅恪,梁思成,金岳霖,朱自清,沈从文,闻一多,钱钟书,吴大猷,华罗庚,朱光潜,林徽因,吴晗,吴宓,梅贻琦等等,他们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坚持严谨的治学态度,树立优良学风,在狼烟四起的时代,肩付着神圣的使命,为祖国培养了许多杰出人才。西南联大在办学的8年中毕业学生约2000人,均学有成就,有的成为举世闻名的专家学者,他们为中国的建设事业和世界学术研究,作出了贡献。我国解放后表彰的“两弹一星”23位专家,其中8人是联大校友,邓稼先就是其中一个。华裔诺贝尔奖获得者——李政道和杨振宁先生均为西南联大毕业生。抗战胜利后,1946年西南联大解散,3校分别迁回北京、天津复校。 珺珺吃水果、洗脚、练字、做眼保健操的时间都成了老公的朗读时间,他读得激昴澎湃,珺珺听得津津有味。不时,他会跟孩子分享他的所思所想,将他多年掌握的与那个时代有关的故事,一并讲给珺珺听。在珺珺心里,她的爸爸是博学的、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其实我们都明白,不是因为他的知识阅历有多丰富,而是因为他是一个深爱孩子的父亲。 他俩被西南联大的精神深深鼓舞。我更为大山同学的诵读深深动容。 对整个世界而言,我们只是一粒尘埃,平凡而又卑微。但我们却是女儿最深的依靠与陪伴。父母的素质在一定程序上决定了孩子的发展空间,我们无法给她提供更高的平台、更广阔的前景、更宽阔的思维,只有努力给孩子提供一个肩膀的高度,让她在成长的道路上,站得更高一点,看得更远一些...... 2013年5月19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