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大家长论坛

 找回密码
 加入论坛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738|回复: 2

[转帖] 高考时节,看书法如何成为古代科举考试中的“加分项”

[复制链接]
无止境 发表于 2018-6-8 08:51: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无止境 于 2018-6-8 08:56 编辑

       转贴者按语:高考像一个重大的节日,每年都受到国家和普通老百姓的高度关注,高考第一天无一例外的考语文,从中午开始无一例外地都在吐槽作文,考场之外的人往往跃跃欲试,尝试自己写高考作文,不亦乐乎。讨论其他学科的人就很少了,看来我们国家的科普程度还很低,数学物理化学看不懂啊,如何吐槽。今天转发此贴,供大家欣赏,以示对高考这个重大节日的祝贺,祝贺又一批孩子即将登上新的征程。
       又是一年一度的高考,气氛紧张而又充满期待。回望一次次高考,人们主要关注的是考生的分数。而今天,“澎湃新闻·古代艺术”将带大家穿越时空,关注古代科举考试中考生的答题字迹,去感受书法汉字之美。
看皇榜的情景
       古代科举是读书人的大事,比现在的高考还要重要,三年才有一次机会参加“会试”,只有会试录取的才有做官资格,录取的称之为“贡士”。“贡士”参加殿试通过者乃为“进士”。而殿试前三名,分别叫做“状元”、“榜眼”、“探花”。
       在中国科举史上,曾经涌现了数以百万计的举人和十多万名进士,而作为这个庞大知识分子群体之巅峰的“状元”郎,则更是屈指可数。自唐高祖武德五年(622年)的第一位科举状元孙伏伽(山东德州人)开始,到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最后一位状元刘春霖止,在这1283年间,科考的榜数为745榜,共约产生了500多名状元。
殿试
       而纵观历代“状元书法”,其中不乏精品。如唐之柳公权(唐宪宗元和三年戊子科状元),宋之宋庠(仁宗天圣二年甲子科状元)、文天祥(宋理宗宝祐四年丙辰科状元),明之杨慎(明正德六年辛未科状元)、吴宽(明宪宗成化八年壬辰科状元),清之翁同龢(咸丰六年状元)、刘春霖(光绪三十年甲辰科状元)等的书法作品都令人赞叹不已。史载古代吏部以“身、言、书、判”择人,其中“书”就指的是书法。在古代科举中,要想蟾宫折桂,除了具备深厚的经史功底、卓越的属文能力外,还必须具备相当的书法造诣,否则是不可能高中的。因而,书法可以说是科举考试“加分项”。
       道光三十年(1850年)状元陆增祥书法作品书法好直接影响到科举考试的成绩。据史料记载,顺治九年的邹忠倚、十五年的孙承恩都是用欧阳询的书法字体写的考卷,结果被喜爱欧阳询书法的顺治皇帝看中,选为了状元;康熙十八年的归允肃、二十一年的蔡升元、三十九年的汪绎等人长期临摹王羲之的《黄庭经》《乐毅论》,参加考试的时候,其三人都是模仿王羲之的书法字体写的考卷,结果被康熙皇帝看中,都成了状元;更为传奇的是,在康熙三十年殿试中,考官们原先拟定第一名为吴昺,第二名是戴有祺,但卷子呈送康熙皇帝御览时,康熙帝却被戴有祺一纸漂亮的书法折服,于是朱笔一挥,将戴有祺定为第一甲第一名。
       现在就让我们来看几份科举考试的试卷,去感受和学习古代读书人的书法之美。
       首先是院试中得第一名的试卷:《超等第一名刘已千考卷》,作者为番禺学附生刘已千,此卷书法飘逸遒劲,可以说是考卷中之精品善本。
《超等第一名刘已千考卷》
《超等第一名刘已千考卷》局部
《超等第一名刘已千考卷》局部
《超等第一名刘已千考卷》局部
《超等第一名刘已千考卷》局部
       然后是进士及第的考生试卷,此卷为殿试第二甲第四名的考卷。
殿试试卷
       最后是明朝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的状元赵秉忠的试卷。此卷是目前大陆唯一的殿试状元卷真迹(台北故宫博物院馆藏宫廷档案中含有几份清代状元卷)。字迹隽秀,工整严谨。它填补了我国宫廷档案空白,是研究我国科举制度和明史的重要文献。
       漂亮的试卷字迹背后不禁人们联想其考试时的场景:考生如何进入考场?考场环境又如何?等等。
赵秉忠状元卷
赵秉忠状元卷局部
       事实上,古代的每个考生和今天的考生一样,考试时要被确认身份,要携带“准考证”。不过当时的科技不发达,没有照片,画像也比较困难,“准考证”上只好使用语言来描述。而但是它不叫“准考证”,叫“浮票”。例如,这张“浮票”就是一名叫“赖以尊”同学的准考证。
       “浮票”  姓名:赖以尊。年龄:二十岁。体貌:中等身材,没有胡须。考号:治字三十一号。
有了这张准考证,考生们才得以进入考场,然而考场的环境着实令人失望。我们现代考试的考场,空间一般很大,光线充足,有门有窗,是为了给考生一个很好的考试环境,有利于发挥。但古代科举考试时的考场环境与现在相比,就相差很远了。明清时期的考场叫作贡院,贡院里不是一个个座位,而是成千上万个房间,都是单间,由此可知当时考试竞争的激烈程度。虽然是单间,但大小结构跟环境都很磨炼人。这种单间叫号房,很小,长五尺,宽四尺,高八尺,按照换算,一尺等于33.33厘米,那就是大约长1米65,宽1米32,高2米64.。考生若要躺下来都不能伸直身子,只能蜷缩着,可见当时的考场很小。考生进去前,要先搜身,只能带着书具和灯具,每人发三根蜡烛,其他的东西一律没收。有些地方比现代还要严,“吃喝拉撒睡”都在一个小格子里,甚至进去前还要脱光搜身。进去之后,号房立马关闭上锁,考生就在里面答题,晚上在里面睡觉,由于房间狭小,加上还有一些其他物品,睡觉的时候一般都是蜷缩着睡,要多难受有多难受。
江南贡院考场
江南贡院考场内景
       如此艰苦的考试环境,广大考生还能写出如此优秀的文章与漂亮的字迹,实在是令人佩服。
       ——————————
       延伸阅读·明清状元书法作品
       都说“字如其人”,特别是在大量的试卷中,字迹好,应该也会成为考官的评判标准。那么,经过层层选拔,严格筛选,最终从清朝各时期的科举中高中的状元中,他们的书法水平又如何呢?
杨慎《石马泉诗》 行楷冷金笺本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杨慎(1488—1559年),字用修,号月溪、升庵等,正德六年(1511年)状元,东阁大学士杨廷和之子。其为明代三才子之首,后人论及明代记诵之博、著述之富,推杨慎为第一。他又能文、词及散曲,论古考证之作范围颇广。其诗沉酣六朝,揽采晚唐,创为渊博靡丽之词,造诣深厚,独立于当时风气之外。著作达四百余种,后人辑为《升庵集》。
申时行《草书七律诗轴》 纸本草书上海博物馆藏
       申时行,长洲(今江苏吴县)人。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状元,以文字受知张居正。后任万历首辅。
朱之蕃跋虞世南《摹兰亭序》故宫博物院藏
       朱之蕃(1548—1624),先祖世居山东茌平,后附南京锦衣卫,之蕃复隶籍茌平。明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状元。朱之蕃工绘画,竹石兼东坡神韵,山水酷似米芾等大家。又工书法,真、行书师法赵孟頫得颜真卿、文徵明笔意,日可写万字。著有《南还杂著》、《金陵四十景图考》、《莫愁旷览》、《落花诗》、《奉使朝鲜稿》等文集。
文震孟书法
       文震孟(1574—1636)字文起,江苏苏州人,文徵明曾孙。明天启二年(1622)状元及第,授翰林院修撰。崇祯初,拜礼部左侍郎兼东阁大学士。著有《念阳徐公定蜀记》、《剃茶说》、《策书圆记》、《姑苏名贤小记》、《文肃公日记》、《文文起诗》等。
翁同龢书法
       翁同龢,常熟人,咸丰六年(1856)状元,先后任同治、光绪两代帝师。书法遒劲,天骨开张。幼学欧、褚,中年致力于颜真卿,更出入苏、米。工诗,间作画,尤以书法名世。晚年沉浸汉隶,为同光书法家第一。当时的书法家对他的书法造诣之高十分敬佩。沙孟海先生在《近三百年的书学》一文中指出:“他出世最晚,所以能够兼收众长—特别是钱沣的方法—有时还掺入些北碑的体势。把颜字和北碑打通了。这是翁同龢的特色。”
张謇书法
        张謇(1853—1926年),字季直,号啬庵,江苏常熟人。清末光绪二十年恩科状元,中国近代实业家、政治家、教育家,主张“实业救国”。
刘春霖书法
       刘春霖(1872—1944),直隶肃宁人,清光绪30年(1904年)甲辰科状元,亦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名状元,所谓“第一人中最后人”。他在诗书画上均有极高的造诣,尤擅小楷,其小楷书法有“楷法冠当世,后学宗之”之誉,至今书法界仍有“大楷学颜(真卿)、小楷学刘(春霖)”之说。

评分

2

查看全部评分

16杰杰 发表于 2018-6-8 19:31:02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分享,其实很佩服古人琴棋书画无一不通
16创+苏-飞飞 发表于 2018-6-13 21:16:11 | 显示全部楼层
羡慕,因自己一窍不通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论坛

本版积分规则

渝ICP备19009968号|公安备案号50010502000023|手机版|中科大家长网

GMT+8, 2024-11-23 21:51 , Processed in 0.154515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