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言以蔽之版
唐三彩,全名唐代三彩釉陶器,是一种多色彩的低温釉陶器。在同一器物上,黄、绿、白或黄、绿、蓝、赭、黑等基本釉色同时交错使用,形成绚丽多彩的艺术效果。“三”是多的意思,并不专指三种颜色。
较长的涨姿势版——
“丝路幻彩——洛阳博物馆藏唐三彩精品展”不久前在四川成都武侯祠博物馆展出,50余件唐三彩精品文物集体亮相,让四川观众大开眼界。这是洛阳唐三彩第一次登陆蓉城,亮相四川。
洛阳唐三彩的每次“出访”,都会在当地掀起一阵“三彩热”。“唐三彩到底是什么陶器?”“三彩究竟是哪三种颜色?”“唐三彩是怎样传承,又是怎样创新的?”近日, 中华文化溯源(gmrbjzb)来到古城洛阳,探赜索隐,穿越千年的时光迷雾,寻觅“唐三彩”的前世今生。
▲收藏于洛阳博物馆的唐三彩马
始建于隋代的洛阳丽景门城楼,古朴巍峨。在丽景门仿古一条街入口的洛阳三彩艺术博物馆,中华文化溯源(gmrbjzb)初遇洛阳师范学院艺术设计学院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洛阳三彩艺术博物馆馆长 郭爱和。
“唐三彩是唐代陶瓷中的精华,因为最早最多出土于洛阳,故被称为‘洛阳唐三彩’。”郭爱和介绍。
珍贵的艺术品一度无人问津
据《孟津县志》记载,1899年,勘探洛阳至开封铁路时,古墓中发现三彩器物,以晦气为由毁之。
1905年,修建洛阳至开封铁路,古墓中发现的三彩器物被文物贩子运至北京琉璃厂古玩市场,无人问津。
20世纪20年代,在北京古玩店的角落里,国学大师王国维和罗振玉慧眼识宝,中外收藏者始竞相收购。
唐三彩为什么会在墓葬中被发现?
“唐朝武周和开元时期,社会稳定,奢靡之风渐盛。洛阳、长安是东西两京,达官显贵聚居于此,生前豪奢,死后厚葬,以喜爱的‘三彩’器随葬,平民效仿,竟成时尚。”郭爱和解释:“唐代三彩为适应厚葬之风,大批烧造马、骆驼、男女侍俑、文武官俑,以及亭台楼阁、假山水榭模型等冥器。”
“邙山土质直立性好,不易坍塌,作为殉葬品的三彩陶器幸运地保存了下来。”
郭爱和强调说:“有一种误解,以为唐三彩就是陪葬的冥器,其实早在南北朝时期,三彩陶器已经广泛应用于生活。唐代,三彩完成了日用品、生活用具、陈设装饰品、殉葬品、建筑材料等全方位的使用。”
▲ 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的三彩黑釉陶马
“三彩”其实是多彩
在一件三彩黑釉陶马面前,郭爱和停了下来。“这就是赫赫有名的‘中国马’,是1:1仿制品。原件1972年出土于洛阳关林唐墓,一共两匹,一件在中国国家博物馆,被誉为‘中国马’;一件在洛阳博物馆。
“三彩黑釉陶马的出土震惊了世界,奠定了中国陶瓷在世界上的地位。”郭爱和说,“黑色是多种氧化物的堆积,科技含量很高。”
“三彩釉料主要成分是氧化铅、氧化铁、氧化铜、氧化钴、氧化锰、硅酸盐等,能配制出白色、红色、褐色、黄色、蓝色、绿色、黑色。三彩的窑变是全色系的, 我们已经成功调配出1000多种颜色,常用色有500多种。”郭爱和说。
三彩艺术始于汉,盛于唐
中国三彩艺术馆,坐落在洛阳师范学院校园内。“中国三彩发展走过了2000多年的漫长道路,经历了汉三彩、南北朝三彩、唐 三彩、宋三彩、明三彩、清三彩等各个时期。”郭爱和的助手莎莎说:“彩色铅釉——汉三彩的出现,为之后多姿多彩的陶瓷世界奠定了最有力的基础。”
“三彩有四个特点:艳、亮、透、流。”郭爱和的眼神里,洋溢着光彩,“似玉非玉胜 似玉,魅力无穷。”在传统之上的创新,才有持久的生命力。融入传统文化元素的作品《华文》将世界上最古老的陶瓷三彩陶和中国最古老的成体系的文字甲骨文融合在一起,碰撞出了新的火花。甲骨文手表、茶具等日用器物的开发,三彩在融入现实生活的过程中找到了新的活力。
拾陶片的五代传人
在古都洛阳,研究、制作洛阳唐三彩的代表人物,除了郭爱和,还有高水旺。在位于洛阳市老城区的洛阳唐三彩博物馆, 中华文化溯源(gmrbjzb)见到了高水旺。他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唐三彩烧制技艺传承人、国际民间工艺美术大师、洛阳唐三彩研究院院长。“唐三彩有几个特点: 一是釉色鲜艳,二是品种多样,三是气度开阔。”高水旺介绍,“这与盛唐时代有很大关系。”
▲ 高水旺
高水旺是孟津县朝阳镇南石山村人,高氏家族从事高仿唐三彩,到现在已经是第五代了,从小耳濡目染,田间地头偶尔发现的三彩陶片都会让他痴迷。
唐三彩的风格与其特殊的工艺有密切关系,唐三彩是低温铅釉陶器。用北邙特有的高岭土作原料,以金属氧化物为着色剂,低温800摄氏度烧制而成。低温铅釉具有流动交融性质,造就了唐三彩特有的流光溢彩、艳丽无匹的风格。
高水旺是一个虔诚的传承与守望者,他和他的高仿唐三彩是盛唐之美的“铁杆粉丝”。“狭义理解,唐三彩是唐代制作的三彩陶瓷;广义来看,唐三彩是一种工艺,是个名称代号。”高水旺笑着说。
唐三彩,如同许多古老的技艺、传统的村落、习传千年的民俗,同样面临着失传与消失的危机。
为了传承唐三彩这一珍贵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遗产,2007年洛阳市成立了唐宝斋公司,2008年唐三彩烧制技艺又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12年洛阳唐三彩博物馆成立。
高水旺的博物馆里,陈列着他个人收藏和高仿的历代陶瓷器物,其中有一些唐三彩陶瓷碎片。一件展品引起了 中华文化溯源(gmrbjzb)的注意,高水旺说:“这是我从巩义的唐三彩窑遗址捡来的一块炉壁残块,发现于1957年的巩义黄冶唐三彩窑是洛阳古代唐三彩的主要产地,也是中国最早发现的一处唐三彩窑址。”不起眼的一小块窑土,其中一面颜色黝黑,明显有被火熏过的痕迹。
“洛阳三彩胜万彩,大唐华章在盛唐。千年古窑通神术,欲知还须问高郎。”这是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原主席冯骥才特地赠送高水旺的一首诗,表达了对他高超三彩复仿技艺的由衷赞美。
“红领巾志愿者活动是我们唐三彩博物馆和洛阳市团委、关工委联合搞的活动,去年一共举办了55次,约有1500名少年儿童走进唐三彩博物馆参观。”馆长助理田申申指着展厅一角展柜中的三彩作品介绍,“这是孩子们在我们南石山村里的生产基地制作烧成的唐三彩体验作品。”透过这些稚气未脱、天真烂漫的作品,唐三彩的美好前景浮现在眼前,这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宝贵遗产的传承与振兴后继有人。
承接历史,穿越千年的釉彩之光,以郭爱和和高水旺为代表的洛阳三彩艺术,已经站在文化高地之上,正在迎接一个姹紫嫣红的春天。
撰文 | 王胜昔 编辑 |陈雪 李瑞阳
主编 | 周立文 副主编 | 殷燕召
中华文化溯源
追问与寻觅 开启一段自我确证的旅程
中华文化溯源融媒体工作室出品
光明日报记者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