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8日,中国科大南京校友陈再荣先生将珍藏多年的中国科大毕业证书赠予中国科大档案馆(校史馆),档案馆(校史馆)协同校友总会在南京为陈再荣校友举办了捐赠仪式,正式接收陈再荣校友的捐赠。
陈再荣校友的毕业证书与其他毕业证书相比,有两个特别之处:一是这份证书上写的是“转入本校物理系二部”,二是证书上所写的毕业年份为1962年。众所周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创建于1958年,除“文革”期间招收的工农兵学员学制为三年以外,到2000年一直采用五年学制。而陈再荣校友的毕业证书显示,他的毕业时间是1962年7月,而中国科大1958年入学的首届学生应该在1963年毕业。这是否意味着中国科大早在建校之初就已经实行了四年学制?通过陈再荣校友的讲述,我们了解到了这张毕业证书背后的故事。
陈再荣校友于1957年考入华南工学院(现华南理工大学)。1960年,为了加快国防工业的发展,提升国防现代化水平,解决制约国防工业发展的人才紧缺问题,在钱学森的提议下,中国科学院从全国各地的高等院校中挑选一批基础较好的工科学生,经过培训,计划送往苏联留学,学习“老大哥”的先进技术,回国之后再为“两弹一星”等国防军工事业贡献力量。
据陈再荣校友回忆,他当时在华南工学院的学习成绩并不是十分突出,但高考成绩非常好,基础很扎实。在大四年级初,他接到华南工学院老师的通知,马上调往北京中国科学院物理所学习,为前往苏联留学做准备。于是在1960年10月7日,陈再荣到达北京,进入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展开了自己求学生涯的新篇章。
当时,与他一同学习的同学一共有两百多人,分成四个班,上课主要在中国科学院物理所,同时在中国科学院电子所还有几十名情况类似的学生,这些学生都是国家为了未来国防建设所储备的精英人才。当时为这批学生讲课的老师大多数是中科院研究所的研究员,这和当时中国科大授课老师的配备基本相同,所学课程也与当时同样年级的中国科大在校生有一定的重合,虽然他们只有政治课的学习是在玉泉路中国科大校区完成的。
随着政治局势的变化,中苏之间发生论战,进而关系紧张,苏联撤走援华专家,所有苏联援建的项目也都进入停滞状态,原本准备毕业之后就前往哈尔科夫大学(位于乌克兰,现名卡拉津哈尔科夫国立大学)留学的陈再荣因而无法成行。
到了1962年,陈再荣和他的同学们已经完成了所有大学课程,但是原定的留苏计划因为政治原因无法实现,这批学生也就面临着毕业的问题。由于当时选拔的时候已经从原来所属的学校转出,因而不能由原来所属院校发放毕业证书,而中科院物理所和电子所并不具备发放毕业证书的资格,所以这二百多名学生便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生的身份毕业,因此就有了这张1962年的中国科大毕业证书(中国工程院周寿桓院士同样是1962年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从这张毕业证书上,我们可以看到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二部”的字样,这里的“二部”应当指的是当时在物理所以及其他研究所学习的学生。通过陈再荣校友的回忆可以确切地知道,当时在物理所和电子所有二百多名学生是作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1962届毕业生毕业的,至于其他研究所是不是也存在类似的情况,由于档案资料的缺失,尚有待于进一步考证。
(档案馆、校友总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