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大家长论坛

 找回密码
 加入论坛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9740|回复: 28

[原创] 如何做父母

[复制链接]
我心飞扬 发表于 2013-9-29 16:32: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我心飞扬 于 2013-9-30 11:47 编辑

http://my.tv.sohu.com/us/13318679/7724982.shtml
《看见》柴静专访药家鑫案双方父母

    因工作需要,前几天查资料,又翻出这个视频,转发一下吧,也许有人没看过。很喜欢柴静的这期采访节目,人性、客观、真实、透彻,和之前的有关药家鑫案媒体报道截然不同。
    转发这个视频的另一个原因,是最近在论坛看到这样几个贴:
    去年才毕业的女博士,在某高校教学,今年夏天结的婚,前几天跳楼离开了这个世界
3.天哪!我的一个很有希望的学生自毁了
  中国29岁留美博士枪杀前女友
              
    我不是想讨论学校教育出了什么问题,社会又该负什么样的责任,只是想,作为父母,我们无疑是爱孩子的,该为他们做些什么、又能做些什么呢?四大就要开了,准备去看孩子的爸爸妈妈们,更是要好好想想了,见到孩子时问些什么、听些什么……















评分

7

查看全部评分

晚秋归来 发表于 2013-9-30 10:30:55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是搞媒体的,无论是新闻还是文艺类节目,都有导向,当然,大多是潜存的状态,从专业的角度叫做“议程设置”,也就是说,宣传想要达到的目的(倾向性)和采取的步骤和方式等。
我们做家长的,在孩子面前,也会有意无意地充当“媒体”的角色,我们问孩子、听孩子的过程,渗透着自我的价值观、倾向性、判断力和审美情趣,这些因素通过潜意识的作用,在无形之中对孩子起着作用,在孩子成长期,起到老师和同学难以起到的关键作用。责任重大啊,千万别有松口气的想法和做法。当然,最重要的是要把握住孩子成长过程中的思想脉搏。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雪纷飞 发表于 2013-9-29 22:58:12 | 显示全部楼层
坐在沙发上认真学习,这个问题值得探讨~~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风筝女子2012 发表于 2013-9-29 23:08:06 | 显示全部楼层
做父母是一辈子要学习的过程……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雪纷飞 发表于 2013-9-30 08:23:56 | 显示全部楼层
风筝女子2012 发表于 2013-9-29 23:08
做父母是一辈子要学习的过程……

那些案例一毁就是至少2个家庭,惨痛。。。
点到为止 发表于 2013-9-30 08:28:11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个很沉重的话题!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快乐文竹 发表于 2013-9-30 08:56:35 | 显示全部楼层
做父母也是一份工作和事业,需尽心尽责,用心经营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楼主| 我心飞扬 发表于 2013-9-30 11:45:24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business.sohu.com/20110513/n307477576.shtml
 再谈药家鑫案
  人物周刊:您在博客中说自己事后反思了“法律审判和心理分析的不同”以及“说话的时机和语境”,怎么理解?
  李玫瑾:这个反思不仅仅是指我本人,也是指整个社会。当一个人违法犯罪后,全社会只关心“这个犯罪人是不是判死刑”,我认为这个视角太狭窄了。这有点像看“热闹场面”的感觉。相反,我们从一个犯罪的“病人”身上找出他得病的原因,并且大家都能从中发现:如何防止自己或自己的孩子不得此病的原理,不重蹈覆辙,这才具有普遍的意义,这才是法律审判与心理分析的不同。审判的结果需要预测吗?我认为没有必要。
  
  人物周刊:如果再让您完整点评一次药家鑫案,会是什么结论?
  李玫瑾:药家鑫当时扎了八刀,我们研究犯罪行为的人都知道,往外拔比扎进去还需要力量,他在黑暗中为什么如此快而狠地扎了八刀?这是我需要分析的。
  我对他提的原问题是:“当你扎她时,一两刀她就会有惨叫,你为什么没有不忍,为什么没有停下手来?”快速有力的八刀,意味着一种冷酷残忍,同时,也让人感到有的动作有些多余。有人会说:他是不是怕她不死?如果这样,他会停手查看后再补刀的。但药不是这样,他连续扎完就跑回车上。那么,在现场一般多余的杀人动作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作案人有一种情绪,比如恨死一个人时会扎她很多刀,如果只是图财,关键部位来几刀就可以了,但这个案子本身没有仇恨情绪,张妙没有骂他、没有刺激他,是他把别人撞了,他是心亏的人,那么他为何有这种多余动作?当他说自己小时候被父母关在地下室强迫练琴,甚至想到过自杀的时候,我马上明白:他在作案时的情绪或作案时表现的多余动作实际是平时练琴时积累下来的不良情绪的表现,而他如此快速的扎人动作还与他日常的钢琴训练有关。这就是我分析的内容。我分析的目的是想说明:他这种犯罪的动作其心理问题不在眼前,不在被害人身上,而在他的过去经历……但这一解释被一些富有想象发挥力的学者总结为“把杀人当弹琴?艺术?”,这真的让我无奈……当然,理解专业分析需要相关的背景知识。问题是,不是所有的听众都具有这种背景知识的,因此,也就不能让所有的人都理解这段分析。这就是我后来反省的“语境”问题。我想,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也不是所有人都能听明白的,他就是再解释,听不明白的人仍然是听不明白。这也是一种事实。所以我想今天的解释可能还有同样的结果。
  人物周刊:您仍然坚持自己当时的判断?
  李玫瑾:我认为,我分析他作案动作的心理问题不在眼前,而在之前他的生活经历,这一分析没有错,药的无情源于他弹琴时一直被无情地对待。这一分析的原本目的是告诉大家,让孩子练琴时的过分严厉苛求会导致学艺术的孩子心理不健康。其实这种专业判断没有错,别人不懂我的意思,我曾一而再、再而三写博客解释,我认为很多骂我的人没有看我的博客。


一笑而过 发表于 2013-9-30 21:14:24 | 显示全部楼层
晚秋归来 发表于 2013-9-30 10:30
我是搞媒体的,无论是新闻还是文艺类节目,都有导向,当然,大多是潜存的状态,从专业的角度叫做“议程设置 ...

说的真好。值得思考。
感恩豆 发表于 2013-10-1 21:05:23 | 显示全部楼层
看完关于《看见》柴静专访药家鑫案双方父母的视频,我哭得稀里哗啦的柴静访谈中,双方父母一番推心置腹的话语,想想双方父母的心境,真的很有感触,值得我们去深思。。。。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论坛

本版积分规则

渝ICP备19009968号|公安备案号50010502000023|手机版|中科大家长网

GMT+8, 2024-11-24 16:09 , Processed in 0.200530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