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大家长论坛

 找回密码
 加入论坛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502|回复: 2

复旦教授:大学和中学教育衔接不上呈现两极端 

[复制链接]
秋枫 发表于 2011-7-14 16:49: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复旦教授:大学和中学教育衔接不上呈现两极端 
http://www.gmw.cn 2011-07-14 10:14:52 来源:解放日报   

  ●我们中学教育最大的弊端,不在于压迫学生做作业,而在于把很多知识盖棺定论。学生满心以为,死记硬背的知识点,就是不可动摇的真理。

  ●如果教育整体的知识体系对接出现断层,就会妨碍有潜力的学生成长。而最终妨碍的,是我们人才的国际竞争力和现代社会的创造潜力。

  ●主持人:本报记者 龚丹韵

  ●嘉宾:李宏图(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

  解放观点:暑期过后,又有一大批新生即将进入大学。然而每年大学老师面对大一新生,几乎都要皱着眉头进行再教育,反复强调,中学学的很多知识应该尽早忘掉它们,重塑自己的思维。甚至一部分大学老师不喜欢给大一新生上课。为什么会造成如此大的反差?

  李宏图:以历史学科为例。学历史究竟需要什么能力?我们的教学目标从来没有细致的规定。其实历史学的能力,有两大基本形式,一是叙事能力,一是分析,也就是阐释能力。中学历史教育,必须让学生知道这两种能力。比如叙事能力,分为新闻性写作、拟人性写作。历史故事写得让人信服,需要训练,不是自然形成的。如何对材料拟人化表达,就成了历史学科的基本训练。又比如阐释能力中,包括了论辩能力,假设我不同意你的观点,我如何论辩,等等。

  现在大多数中学生,从来没有写过一篇历史文章,叙事和阐释能力很少得到训练。历史的教学语言更像说明文,只要说清楚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再加上评价和意义,一条条背清楚就行。一位大一学生告诉我,他们中学教历史课,假设某一章教材有2000字,老师就要求全背下来,错一字扣一分,错两字扣两分,以此作为平时成绩。如此死记硬背,放弃了对历史的真正理解和看问题的广阔视野。

  舆论一直说我们的人才培养与国外存在差距。这个差距,并非中国人先天缺乏想象力,也并非死记硬背的能力太低。如果看一下美、英、法等国的中学考试题目,就会一目了然,他们的考题更像我们的大学考试,开放式命题,重点考察学生的分析能力。而自己分析、判断,恰恰是我们教学模式忽视的。为了对付固定考试的固定题型,中学教育拼命研究解题路数,一切都有固定答案、固定技巧,等着别人喂。都说素质教育,要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那么具体是哪些能力呢?每个学科都有各自的特性,由此形成不同的目标和训练需求,可惜这些我们都没有详细规定过,仿佛光靠背诵和解题,能力就提高了,其实该学的都没学到。

  解放观点:人才基本训练的缺失,真的能在大学得到弥补吗?

  李宏图:不仅是中学教育有问题,有的大学老师也不太知道教学目标是什么。好的老师凭个人直觉,认为某个能力很重要,学生应该培养一下。差的老师直接照本宣科。反正大学对教学形式没有硬性规定,每个老师都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上课可以天马行空,考试题型是开卷论文还是闭卷答题,取决于个人意愿。当然,好处是一些优秀的老师,讲课风格非常个性化,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说服力,让学生不知不觉跟着他开拓思维,提升视野和境界。

  但是我认为大学在帮助大一新生转型上,应该有系统化的设计。比如,如何运用图书馆搜索文献,读书笔记怎么写。现在任课老师并不清楚这些基本功学生有没有学,只按照自己的风格授课。乃至于论文、读书笔记、搜索文献的能力,直到研究生阶段,才真正得到训练。这些难道不是本科教育就该完成的吗?

  解放观点:在高考指挥棒不变的情况下,中学教育的改革究竟能做点什么?

  李宏图:现在的问题是,即便高考有心设计开放式题目,中学老师最终也会去找解题路数,海量训练学生操练。题目的思维含量,变得意义不大。本来无需准备,随便学生怎么答的开放题,最后也会沦为增加课业负担的训练。

  就算不论考题,我们的课本也有很大改进空间。比如马来西亚的英语课本,对社会关系和伦理责任非常强调。捷克的英语课本,涉及本国的政府组织、风土人情、山川河流,基本就是一本专门的国家概况介绍。为什么我们的英语课本不能编成中国国家概况,一举两得呢?

  解放观点:许多成年人回顾中学岁月,都会发出类似感慨:大多数中学知识后来再也没用,反而当时瞎玩瞎看的东西,一生受用无穷。

  李宏图:中学的学习是被动的,考试有范围,教学有重点,学习方式退化,思维的狭隘就更不用说了。所以大一新生面临的第一个转型,就是学习方法上从头再来。许多新生对大学考试非常没有底,因为他们发现大学没有标准教科书,没有标准题型,没有明晰知识点,文科甚至没有标准答案,由此产生了不安和焦虑。大学提供的是怀疑性、反思性的学习,而不是既定知识体系和唯一模式的学习,这种转换是革命性的。

  另外,学习态度也是新生面对的挑战。他们中学里被动惯了,该学什么不学什么,都被安排好,不需要主动探索。到了大学,什么都需要自己做选择,甚至不知道要看哪本书才好。不像有些国家的中学考卷,已经开始引导学生自己分析,开放式地讨论,沿此路径到大学,如果某个问题中学没有讨论完,那么大学继续深入讨论,知识就形成了对接和体系。我们的中学教育,答案都是既定的,学生不容易产生问题意识,到了大学,老师引导开放式的讨论,他们会奇怪,这有什么问题吗?没有问题啊。大学老师只好努力把学生思维“格式化”,把中学的知识格式掉,重新再来,反复强调这不是定论,忘掉它,学会从不同的维度分析。

  理科相对好一点,毕竟中学和大学的理科知识还是对接的。然而问题同样存在。一位统计学老师曾对我说,如果他上课时给一道题做出五种解法,考试只要超过这五种,学生就傻眼了。说到底,理科训练也不是为了培养解题机器,同样需要发现问题、自主探索的能力。

  所以,我们中学教育最大的弊端,不在于压迫学生做作业,而在于把很多知识盖棺定论。学生满心以为,死记硬背的知识点,就是不可动摇的真理。哲学家笛卡尔就曾叩问:为什么1+1=2没有人怀疑?这种模式下,大学和中学教育呈现两个极端。中学学得太死,而大学教育缺乏设计,规范性和基础性训练薄弱。教育整体的知识体系对接出现断层,妨碍了有潜力的学生成长。而最终妨碍的,是我们人才的国际竞争力和现代社会的创造潜力。(记者龚丹韵)
趵突泉 发表于 2011-7-14 21:38:20 | 显示全部楼层
已阅!!!!
hrf1 发表于 2011-7-15 08:31:45 | 显示全部楼层
领导批阅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论坛

本版积分规则

渝ICP备19009968号|公安备案号50010502000023|手机版|中科大家长网

GMT+8, 2024-11-25 03:45 , Processed in 0.139552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